中医是一门渊博的学问,从神农尝百草开始,我国的中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医术高明的神医,比如扁鹊和华佗。但是,古人的平均寿命还是很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医疗水平的落后。中医虽能治百病,没有现代精密的医疗仪器,急救的能力还是有所不足。

“天妒英才”是流传很广泛的一句话,古代许多名将大多不是死于沙场,而是年纪轻轻就患病而亡。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所记载,公元前204年,刘邦挑拨范增和项羽的关系,范增受到猜忌,怨愤请辞,在回彭城的路上,背后突然长了个疽,暴毙而亡。

1385年,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患上背疽,虽然找来了最好的大夫,不久后稍有缓和,但次年二月病情加重,含恨离世。由此可见,“背疽”是在古代较为流行的一种病,而且治愈率很低,哪怕有条件就医,仍然无力回天,那么它到底所为何病呢?

“背疽”实际上是一种长在背后的毒疮,可以依附在骨头或肌肉上,常常由内脏积热引发。背疽发作的初期,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剧烈,甚至还会引发全身寒热,口干舌燥等伴随症状。其实,背疽听起来确实很吓人,但在现在看来它实际上就是由局部感染引发的病症,及时就医并无大碍。

那为什么背疽在古时是为绝症?宋宏适在他的中医著作《跋痈疽方》中记载道:“疽发背,三尺童子亦知为膏肓之疾。”这足以说明古人对背疽的束手无策。在古代,普通的痈疽还是有药可医的,但是一旦长在后背,情况就严重了不少。

后背往往是人的身体摩擦最多的部位,空气很难流通,因此痈疽引发的脓肿难以消除,不出几日人体往往就会感到全身乏力,内脏积热,最后暴毙而亡。在古代的医疗水平下,患上背疽往往只能等它自己溃破,但绝大多数人都挺不过这一关。其实,古代医疗水平的确很落后,普通人死于感冒的都不在少数。

在古装剧里,我们常常看到孕妇难产而死,许多新生儿都夭折死亡,其实这并非故意夸大,而是有史料记录的,唐朝的永泰公主就是死于难产。现在的医疗条件进步了很多,这些古人闻风丧胆的病症早已被突破。抗生素发明之后,背疽这一病症变得有药可医,只需要用上抗生素,它便会自行愈合。

从古至今,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它们大多被现代医学攻破,随着医学的进步,未来还会更加有所突破。背疽虽已是小病,也一定要及时医治,否则后果依然很严重,讳疾忌医最为凶险,面对病魔,也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