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有没有分封天下呢?有的。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率诸侯联军进入咸阳后,“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天下从此形成了新的诸侯割据状态。
项羽的分封公不公平呢?
当时项羽所封的诸侯有: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从人员构成上来看,有反秦起义的领导者,如刘邦等;有秦朝官吏(降将),如章邯及其部下;也有原六国贵族,如魏豹、韩王成、张耳等。如此分封,既有对诸国的历史考虑,有诸侯战功的考量,也有对老关系的照顾。从分封本身来看,是比较公平的,也是相对合理的。
分封本身并没有错,但放在当时的大环境去分析却是一种战略错误。
分封诸侯在商代出现,在周朝大规模实行,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到了秦朝更是不适应当时生产力,从而被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项羽的分封虽然不以血缘关系论,但也有逆天下潮流而动的意味。要知道当时是在战时,天下未定,分封给不稳定的时局增添了很多祸乱因素。
第一,秦末国家四分五裂,天下并无共主。大家一贯认识的楚怀王只是楚地起义军名义上的领袖,后期项羽虽然取得霸主地位,但也只是为楚怀王获得天下统治法权铺平了道路,在王朝更迭上并无合法性。
第二,被分封的诸王拥有土地和军队,而且彼此之间没有隶属或制约关系,如此一来新的矛盾出现了。一则,诸王的利益有所不同,追求也必然不一样。大致来看,刘邦的心志在于一统天下,其与项羽的矛盾已经非常激烈;而原六国诸王则为徙封,本来就已经心生不满。逮到刘邦东出形成气候后,被分封的诸王又得重新站队,使得后期的楚汉之争变数重重。
第三,未获分封的也是心生不满。如田荣、陈余“二人俱怨项王。”彭越在梁地已经形成割据之势,也未获封,他也心生不满,其余未获封者大都愤愤不平。这些情绪后来都转化为反项羽的实际行动。如田荣自立为齐王,起兵反抗项羽;彭越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受封建成侯,并在楚汉之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项羽的分封是在基础不牢和环境不宜的条件下强力推行的。这种分封,除了论功封赏外,更倾向于对原诸侯势力的重新组合。一定程度上讲,分封是对当时割据状态的一种加强。这便是祸乱的根源。
对比项羽,刘邦的分封则要理性和循序渐进得多。刘邦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许诺封赏,最大限度调动将领反项的积极性,后来则兑现诺言,如对韩信和彭越等人。刘邦君临天下后,又对开国功臣一一进行了分封,这自然是水到渠成,甚至是众望所归之事,这在战略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战略和人心把握上,刘邦的确比项羽高明得多。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