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这部模仿之作还算及格,情节紧凑,特效、布景、画面质感、服装道具都算用心。作为一部推理剧,完成度还算好。豆瓣上的评分,多少能够反映整体的质量。

该剧讲述的是三十年代的上海,不断发生着的各种离奇大案。刚从警校毕业的秦小曼怀着成为一名出色警探的理想,来到租界的巡捕房成为了一名警探,与屡破奇案、名声大噪的巡捕房探案顾问神探罗非,以及衣食住行皆在实验室的法医本杰明,一起侦破各类案件的故事。

网络上讨论《绅探》抄袭《神探夏洛克》,我觉得可能正像《新京报》上的一篇影评说的,“抄袭可能算不上,只能说模仿起来不怎么用心”罢了。

《神探夏洛克》是BBC自2010年出品的电视系列剧,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马丁·弗瑞曼搭档主演。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将原著的时间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城中,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的探案故事。

《绅探》的片头曲一响起,就让我这个虽然五间不全,但曾看过多遍《神探夏洛克》的粉丝觉得熟悉,这片头曲与《神探夏洛克》真的很相似。

接着神探罗非出场。罗非在自己家做子弹实验,满地都是血浆,他的神情非常变态。这与福尔摩斯的出场如出一辙,福尔摩斯是在停尸房鞭尸,以观察尸体会不会有伤口和流血,让人第一眼感觉很变态。

甚至剧中,两个人的性格、推理能力,以及西装、风衣、手杖的着装,都何其相似。当然,《绅探》里罗非的搭档换成了女的,但她与罗非的关系多少也有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影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一直不觉得模仿是问题,模仿可以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简单来说,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模仿的历程。任何一门技艺的习得,也是从模仿开始的。何况,模仿也可能成为进步的阶梯。

像“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采访中毫不避讳地承认,2014年底第四届中美合拍展会期间,电影总局安排了包括郭帆在内的几位青年导演到派拉蒙做短期“访学”,就是在这次访学中,他心里种下一颗工业化的种子,之后生根发芽,才有了后来的《流浪地球》。这当然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模式的一种模仿。

说回《绅探》,正像前面《新京报》的那篇影评的题目说的,说起来《绅探》对《神探夏洛克》的模仿并不怎么用心。

像《绅探》的第一个案件《初来乍到》,节奏还好,反转也很出人意料。但对看多了美剧的我来说,感觉它的剧本欠缺推敲,存在漏洞,很多推理几乎都是靠脑补,两个主人公简直像“神”一般,看一眼各种关键信息就脱口而出了。

另外,《绅探》虽然是民国背景,但更像是架空,只是方便编剧脱离现实逻辑各种“胡编乱造”。

民国时期的上海租界,其实是洋人在上海的“自治”地,洋人的意志占绝对优势,而且有一整套实现其意志的权力机构,其中包括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可以说,现实的上海租界完全不是剧中展现的样子。

例如,在上海租界里,虽然巡捕房招聘的华人巡捕占多数,但职位普遍不高。据1935年8月上海公共租界的统计,那里公共租界共有巡捕5013人,其欧美籍的仅513人,印度和日本籍的有855人,其余的全为华人,约占三分之二以上;但是,高职位均为洋人所占据,当时法租界甚至规定,巡捕长必须是法国人,且要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委派。华人巡捕不仅低于洋人巡捕,还低于日本、印度籍巡捕。如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允许私人花钱雇佣巡捕,其价格是:每日(以8小时计算,而且均为巡长或巡士)洋人50元,日本人10元,印度人8元,华人只有4元。

例如,在上海租界里,有自己的监狱。影视剧中常见的提篮桥监狱,就是位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华德路监狱”,此监狱堪称是东方最大的监狱,先占地60亩,后又多次扩建。但监狱的通风、保暖、采光等条件均较差,主要关押华人和在华没有领事裁判权国的侨民。可以说,华人囚犯在监狱受到是非人待遇。一位曾被囚禁于华德路监狱的人出狱后回忆那个监狱的情况曾说:那地方是“所谓东方第一大监狱,实是每人上残忍的人间地狱”。每天三顿饭的总和是16两制中的4两,菜常常是些豌豆,许多人因此得了“十二指肠病”;每周洗澡一次,但冬天是冷水,夏天却是滚烫的热水,使人“周身痉挛”;惹的看守稍有不高兴,就要受酷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