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超四成

來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衆號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衆號5月7日消息,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

一、綜述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爲核心,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態勢保持穩定。

二、淡水

(一)地表水

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覈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爲74.9%,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劣Ⅴ類爲3.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爲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監測的1610個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爲79.1%,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劣Ⅴ類爲3.0%,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西北諸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長江流域水質爲優,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遼河和海河流域爲輕度污染。

開展水質監測的110個重要湖泊(水庫)中,Ⅰ~Ⅲ類水質湖泊(水庫)比例爲69.1%,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劣Ⅴ類爲7.3%,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爲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開展營養狀態監測的107個重要湖泊(水庫)中,貧營養狀態湖泊(水庫)佔9.3%,中營養狀態佔62.6%,輕度富營養狀態佔22.4%,中度富營養狀態佔5.6%。太湖和巢湖爲輕度污染、輕度富營養狀態,主要污染指標爲總磷;滇池爲輕度污染、輕度富營養狀態,主要污染指標爲化學需氧量和總磷。

(二)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

33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902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斷面(點位)中,有830個全年均達標,佔92.0%。

地表水水源監測斷面(點位)590個,有565個全年均達標,佔95.8%。主要超標指標爲總磷、硫酸鹽和高錳酸鹽指數。

地下水水源監測點位312個,265個全年均達標,佔84.9%。主要超標指標爲錳、鐵和硫酸鹽,主要是由於天然背景值較高所致。

(三)重點水利工程水體

三峽庫區水質爲優。匯入三峽庫區的38條主要河流水質爲優,77個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爲98.7%,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Ⅳ類爲1.3%,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其中,貧營養狀態斷面佔1.3%,中營養狀態佔77.9%,富營養狀態佔20.8%。

南水北調(東線)長江取水口水質爲優。輸水乾線京杭運河裏運河段、寶應運河段、宿遷運河段、不牢河段、韓莊運河段和梁濟運河段水質均爲優良;南四湖和東平湖爲中營養狀態,洪澤湖和駱馬湖爲輕度富營養狀態。

南水北調(中線)取水口及輸水乾線水質均爲優。匯入丹江口水庫的9條支流水質均爲優良,丹江口水庫爲中營養狀態。

三、海洋

(一)管轄海域

一類水質海域面積佔97.0%,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爲28 340平方千米,同比減少4 930平方千米。主要污染指標爲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二)近岸海域1

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水質級別爲一般,主要污染指標爲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優良(一、二類)水質海域面積比例爲76.6%,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劣四類爲11.7%,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監測的190個主要入海河流水質斷面中,Ⅱ類水質斷面佔19.5%,Ⅲ類佔34.7%,Ⅳ類佔32.6%,Ⅴ類佔8.9%,劣Ⅴ類佔4.2%。主要超標指標爲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四、大氣

(一)環境空氣質量

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爲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濃度爲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爲82.0%;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全部城市數的46.6%。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168個重點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20個城市(從第168名到第149名)依次是安陽、邢臺、石家莊、邯鄲、臨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晉城、保定、濟南、聊城、新鄉、鶴壁、臨沂、洛陽、棗莊、咸陽和鄭州,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2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20名)依次是拉薩、海口、舟山、廈門、黃山、福州、麗水、貴陽、深圳、台州、雅安、惠州、遂寧、珠海、昆明、張家口、南寧、溫州、內江和廣安。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爲53.1%;PM2.5濃度爲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北京優良天數比例爲65.8%;PM2.5濃度爲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爲76.5%;PM2.5濃度爲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

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爲61.7%;PM2.5濃度爲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

(二)酸雨

469個監測降水的城市(區、縣)中,酸雨頻率平均爲10.2%,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降水pH年均值範圍爲4.22~8.56;酸雨城市比例爲16.8%,同比下降2.1個百分點。酸雨類型總體仍爲硫酸型。

酸雨區面積約47.4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5.0%,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雲貴高原以東地區,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區、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中東部、廣東中部和重慶南部。

五、自然生態

(一)生態質量

全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2(EI)值爲51.3,生態質量一般。同比無明顯變化3。生態質量優和良的縣域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4.7%,一般佔22.7%,較差和差佔32.6%。

(二)生物多樣性

我國具有森林、竹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和自然溼地等各種類型的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有紅樹林、珊瑚礁、海草牀、海島、海灣、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種類型的海洋生態系統,有農田、人工林、人工溼地、人工草地和城市等人工生態系統。

已知物種及種下單元數106 509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40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珍貴瀕危植物246種,已查明大型真菌種類9302種。

有栽培作物528類1 339個栽培種,經濟樹種1 000種以上,原產觀賞植物種類7 000種,家養動物576個品種。

(三)森林

全國森林面積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2.96%,森林蓄積量175.6億立方米。

(四)草原

全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佔國土面積的41.7%,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屏障。

(五)自然保護地

全國共建立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超過1.18萬個,保護面積覆蓋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0%、管轄海域面積的4.1%。

六、土壤

全國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影響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屬,其中鎘爲首要污染物。

七、聲環境

(一)區域聲環境

開展晝間區域聲環境監測的3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等效聲級爲54.3分貝。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爲一級的城市佔2.5%,二級佔67.0%,三級佔28.7%,四級佔1.9%4。

(二)道路交通聲環境

開展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的32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等效聲級爲66.8分貝。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爲一級的城市佔68.6%,二級佔26.1%,三級佔4.7%,四級佔0.6%5。

(三)城市功能區聲環境

開展功能區聲環境監測的31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平均爲92.4%,夜間達標率平均爲74.4%。

八、輻射

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總體良好,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於控制限值。

九、氣候變化

(一)海平面

我國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爲3.4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72毫米,爲1980年以來第三高。過去10年我國沿海平均海平面處於近四十年來的高位。

(二)碳強度

經初步覈算,2019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降低4.1%,完成年度預期目標。

1 近岸海域是指《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確定的海域範圍。

2 生態質量按EI值分爲5個級別:優(EI≥75)、良(55≤EI<75)、一般(35≤EI<55)、較差(20≤EI<35)、差(EI<20)。

3 生態質量變化度分爲4個級別:無明顯變化(|ΔEI|<1)、略微變化(1≤|ΔEI|<3)、明顯變化(3≤|ΔEI|<8)、顯著變化(|ΔEI|≥8)。

4 根據平均等效聲級數值範圍,將晝間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爲5級:一級(≤50.0)、二級(50.1~55.0)、三級(55.1~60.0)、四級(60.1~65.0)、五級(>65.0)。

5 根據平均等效聲級數值範圍,將晝間道路交通噪聲水平等級劃分爲5級:一級(≤68.0)、二級(68.1~70.0)、三級(70.1~72.0)、四級(72.1~74.0)、五級(>7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