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农村80后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跟其他农村孩子一样,最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时既可以有新衣服穿,又能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和肉。过年还都要走亲戚,也是小时候最期待的一件事了,每到大年初二初三,就急着跟爸爸妈妈到处去走亲戚。春节期间,家里长辈和亲戚还会发压岁钱,女孩会拿这钱去买零食,男孩则多买各种鞭炮玩。记忆中每到过年,都是满满的年味。

现在一转眼,再有一个月多点又要到春节了,又要过年了。现在人们有钱了,生活变得更好了,却有不少人感觉到,现在农村过年,为啥越来越没有年味?以往过年走亲戚、访朋友,礼物带的都一般,却感觉人情味、亲情满满,现在带的礼物越来越值钱了,却感觉亲情越来越淡,人情味也少了。这又是为啥呢?
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过年的场景吗?笔者找到了一些20多年前农村过年的老照片,流露出来的都是那时候农村满满的年味、人情味,分享给你。

那时候很多农民院子里都有猪圈,自己在家里养猪,一般都是过完年就开始养,等到年底该过年了,挑一头大肥猪找村里杀猪匠宰了自己吃、走亲戚,其他的卖掉赚点钱。杀猪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需要几个人合作,但最主要的活还得靠专业的人。杀完就要赶快烧水褪毛,最后再分割成小块的肉。村里的杀猪匠一般都不收钱,村民会给他留下一些肉或者猪下水当作辛苦费。现在自己养猪的少了,这种场景基本成了绝唱。

过年期间村子里简陋的小卖部,直接在外面搭了几块板子当作货架。那时候农村的街道,很多还是土路,小卖部前面是一片泥泞,店主还找了气球,增加一下过年的气氛。

农村过年期间的路上,各种交通方式都能见到,有人步行,有人骑自行车,有人开着摩托车,还有人开着拖拉机拉了一车人。摩托车是那时候农村最多的机动车,人们结婚往往就要求买摩托车。拖拉机在那时,已经取代了牛,成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农民犁地、耙地、拉粮食、运东西都少不了它。当然,还可以拉人,虽然坐着很颠簸不舒服,但总比步行、骑车省劲还快。

过年走亲戚,遇见下雪天是常有的事。雪厚的话,最好用的交通工具还是拖拉机,不怕打滑。那时候农村很少有小汽车,即便比拖拉机贵很多,小汽车在大雪天也不好使。

骑自行车在没有开化的雪地路面上滑倒的人,这个场景很常见。虽然滑倒了,大叔还是很开心。看自行车车把上的提篮,那时候农民走亲戚,最喜欢用这种提篮装礼物了。有时候亲戚集中走,为了分辨是谁家的,还都会在提篮上写名字或者做标记。

如果雪还厚,离得不远的话,人们走亲戚往往会步行。那时候过年走亲戚都还很朴素,猪肉是过年回娘家必带的礼物,很多人直接就用根绳子绑着,然后提着肉就去走亲戚了。现在的礼物,包装得越来越精美,价格也是越来越贵,可总觉得亲情味没有提着猪肉的时候浓了。

一家三口,妻子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提着袋子,丈夫则是背着孩子,后面还跟着家里的老黄狗,走在大雪覆盖的农村路上,前往亲戚家。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现在还能感受得到。

到了娘家,带着孩子见他的姥爷姥姥。那时候一些农民养牛,牛是很贵的,怕被偷就养在住的屋子里,人和牛住一个屋。孩子穿着家里人做的虎头靴,老人身穿的蓝色棉衣、棉裤,则也多是子女买的布料,用自家种的棉花亲手做的。家里的地面,还是土地。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多了,即便养牛,也不会在自己住的屋了。农民屋子里不仅没了土地面,很多人还像城里人一样铺上了地砖、木地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