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中國士兵缺喫少穿,體型十分瘦弱,絕大多數顯得營養不良,面色蠟黃。而日軍的伙食雖然跟美軍無法相比,但卻喫得飽,每噸有肉,力氣十足。所以每當兩軍拼刺刀時,中國士兵雖然喫虧,但同樣能讓日軍聞風喪膽!

日本軍隊十分注重白刃戰的練習,就連刺刀也比中國士兵的要長10釐米,在咱們的刺刀還沒刺中日本士兵時,就已經負傷了。所以在日軍的體力、技術、和裝備都佔優勢的情況下,咱們往往需要三四個人才能制衡一個日本士兵,這虧喫大了。

一位抗戰老兵劉德勝曾介紹到:

我從12歲開始在少林寺習武,平時練功都會完成師傅的要求,我自己也很刻苦,絕不敢鬆懈。在二十歲那年,我的家鄉南昌被日本人佔領,日本軍隊在南昌犯下滔天罪行。我的父親和母親還有兩個姐姐全部遭到了日本人的摧殘,失去了生命。我開始懊悔,爲什麼自己當時不能在身邊陪伴他們,拖上一兩個日本兵墊背也行。

我告別了師傅,剛好山下在招軍,我毅然的選擇加入。兩個月後,我們部隊碰上了日本兵,發生了一場白刃戰。在家仇國恨的驅使下,我衝在最前面,對上了一個日本鬼子。我迅速出槍斜裏一刺,但被日本士兵擋住了,震的我虎口發麻,槍也被挑飛了,我沒想到日本兵的臂力這麼大。最後在我方支援及時趕到的情況下,日軍纔不情願的撤走。

就連練過武術的劉德勝都如此,其他人更是不用說了,一對一完全不是對手。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士兵憑着一腔熱血,站在大義上,悍不畏死。許多士兵在打白刃戰時,通常都是主動湊過去。讓日本士兵的刺刀扎進身體,然後藉着衝勁也將武器刺入日本兵的身體,正所謂幹掉一個夠本,幹掉兩個不虧。

在這樣的戰鬥中,就連最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士兵也覺得害怕,所以在日本兵碰上比自己更不要命的敵人時,也會選擇暫避鋒芒!

祖輩們的抗戰果實來之不易,絕不像影視中所描述的那樣,士兵理着時尚髮型,騎着摩托車,拿着跨時代的先進步槍,一邊談愛一邊浪漫殺敵,我們要尊重先輩們曾經做出的犧牲和奉獻,拒絕浮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