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雲說,疫情防控期間,她和家人得到了社區和社會愛心人士不少幫助,等身體恢復了、女兒考完後,她會重新找一份工作,留給家人多一些時間,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傳遞自己所感受到的愛,力所能及幫助別人。3月12日,張云爲女兒包了一頓她最愛喫的芹菜肉餡餃子。

一家人爲王心怡備戰高考加油助威

5月6日,武漢高三複課第一天。

清晨六點半,張雲騎上電瓶車,帶女兒一路衝向學校。女兒心怡的大書包裏,兩個熱騰騰的大肉包子跟各種書本和筆記,緊緊擠在一起。發麪、擀皮、剁餡,做這種愛心牌肉包子,行走不方便的張雲整整花了大半天。

眼看着女兒通過專用通道進入學校,張雲才撥轉車頭。她有一絲自足,因爲這纔是她嚮往的生活節奏。

還有兩個月就高考了,把女兒的生活起居照顧好,是一位媽媽最重大的責任。何況,女兒的成績很是不錯。何況,在這次疫情中,女兒在社區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竟然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而在2020年1月之前,母女倆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相處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這羣好人幫高三考生解困

八年前開始,張雲的丈夫不幸先後3次腦梗,患有小兒麻痹症後遺症、左腿三級殘疾的張雲,不得不在菜場旁邊擺起了地攤,賣服裝和日雜。本小利薄,一天能掙上一百元,張雲歡喜得就像撿到了金元寶。

2019年10月,張雲應聘到一家單位做保潔,早上6點半就要到崗,每月工資2300元。張雲每天5點就要起牀,帶好早飯和午餐趕第一班地鐵。她帶的,總是前晚喫剩的青菜。偶爾割上肉,那點葷腥都留給老伴和女兒。對於女兒,張雲自覺從不吝嗇:“錢不多,一次只能給十塊錢,心怡都要用上好幾天。”

日子雖然艱難,可女兒非常懂事,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這讓張雲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意義。

1月21日,正在上班的張雲感覺不舒服,咳嗽、身體發軟、嗓子發癢。她覺得可能是流感,雖然喫了退燒藥,但情況未見好轉。細心的王心怡發現情況不對,媽媽的症狀很像網上說的新冠肺炎。1月28日,她“逼”媽媽去醫院做了檢測,確診被感染。

當時,武漢正處於醫療資源擠兌,一牀難求。王心怡只得上網與社區、市衛健委等有關部門溝通。經多方協調,張雲終於在2月3日被社區安排住進了隔離酒店。入住3天后,張雲的病情惡化,需要轉院。王心怡再次聯繫社區和醫院。2月5日,張雲被醫院收治。

一邊上網課,一邊照顧家人,今年將參加高考的王心怡,儼然成了“一家之主”,所有的事情都由她拿主意。聽說有藥物可能對臟器有一定副作用,她就買調理的中藥,社區志願者就幫她送到醫院。

看到媽媽患病後身體虛弱,2月底,王心怡還專門在網上買了2只雞,燉好雞湯,又是社區志願者幫她送到醫院給媽媽。

非常神奇的是,儘管每次遇到事情都是通過網絡溝通,沒有辦法到現場,但在社區工作人員、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社區志願者的幫助下,所有的事情都非常幸運地得到了解決。

重回嚮往的生活節奏

3月7日,張雲終於痊癒回家。

原來總惦記着多掙錢的張雲,沒有急着回去復工。身體還待完全康復,有時還有一點喘。更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的病情拖累了女兒,希望在家做好後勤保障,幫女兒安心複習兩個月,高考取得好成績,這纔是她嚮往的生活節奏。

3月12日,張云爲女兒包了一頓她最愛喫的芹菜肉餡餃子。女兒一口氣喫了十多個,誇獎說“還是媽媽做的餃子最好喫”!聽到女兒的認可,張雲才真正感到曾經那個能幹媽媽又重新回來了。

採訪當日,適逢社區給張雲發放了300元消費券,看着拿在手上的消費券,張雲百感交集,“住院前後,社區已經給了我和家人很多幫助,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政府”。張雲說,疫情防控期間,她和家人得到了社區和社會愛心人士不少幫助,等身體恢復了、女兒考完後,她會重新找一份工作,留給家人多一些時間,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傳遞自己所感受到的愛,力所能及幫助別人。(應主人公要求,母女倆爲化名)

文/記者史強 圖/記者金振強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