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殲-20隱形戰鬥機相比,“鶻鷹”的體型要小一些,氣動佈局與F-22局部有些相似。有不少專家認爲,“鶻鷹”最大可能是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來提升我國新一代空戰力量。


2012年10月31日,由沈飛研發的我國第2款隱形戰鬥機FC-31“鶻鷹”首飛成功,這使得我國正式跨入世界上能同時在研和試飛2款隱形戰鬥機的國家之一。

與殲-20隱形戰鬥機相比,“鶻鷹”的體型要小一些,氣動佈局與F-22局部有些相似;FC-31“鶻鷹”沒有采用鴨翼,而是採用了翼身融合三角翼+V形雙垂尾+全動平尾氣動佈局;與殲-20相同的是,兩者都採用了DSI進氣道設計。


FC-31“鶻鷹”只有腹部內埋彈艙,但截至目前並沒有開啓彈艙畫面公開;專家推測,其腹部內埋彈艙應該可掛載4枚中距空空導彈,或2枚近距格鬥+2枚中距空空導彈;此外,還可掛載大型防區外投射武器。


後來,FC-31“鶻鷹”在氣動佈局上進行了若干項修改,外界認爲這對提升飛行性能有一定幫助。


根據沈飛早先的描述,“鶻鷹”主要以隱身優勢進行超視距空戰,兼具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嚴格來講,它應該算是一款功能可與F-35相媲美的多用途隱形戰鬥機。


有不少專家認爲,“鶻鷹”最大可能是與殲-20形成高低搭配來提升我國新一代空戰力量;而另一些專家則認爲,空軍已經有了殲-20,不可能再分心於“鶻鷹”;面對越來越多的周邊F-35,我海軍航空兵倒是迫切需要一款隱形戰鬥機來制衡。“鶻鷹”究竟路在何方,近年或將會有明朗信息透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