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沿海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改善的背景下,工信部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構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旨在整合資源優勢,引導紡織產業有序轉移,實現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建立的園區。通過積極探索沿海紡織產業集羣整體“移土栽培”,與中西部共建產業園區,以產業帶動城市建設、以城市化推動園區發展的產業轉移模式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據悉,目前萬年縣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昌碩紡織、旭騰聚纖領軍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羣;以貢米集團、真牛食品領軍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羣;以佳維誠電子、聯創電子、興宇汽配領軍的機械電子產業集羣!形成以紡織新材料、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的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培育三個百億產業集羣。

萬年成立三個百億產業指揮部,研究確定了產業發展規劃。以旭騰新材料、昌碩紡織、萬年芯等龍頭企業爲引領,重點打造“綠色智能千畝現代紡織產業園、石鎮千畝紡織產業園、千畝電子信息產業園、千畝信息建材產業園”4個千畝產業園中園,促進主導產業集羣、集效、集約發展。

據瞭解,萬年立足大項目推動大發展的理念,堅持招大引強,以此帶動形成良好的集聚效應、推動效應。據瞭解,目前,正全速推進以蘇美達、旭騰新材料爲依託的綠色智能千畝現代紡織產業園;以昌碩、凱宇等企業爲依託的石鎮千畝紡織產業園;2018年,紡織新材料產業率先突破百億產值,達125.3億元,被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萬年縣委、縣政府首次成功簽約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項目,即由央企國機集團旗下江蘇蘇美達投資41億元的現代紡織產業園。該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中。

萬年綠色現代紡織產業園規劃面積1600畝,總投資40億元,由蘇美達吉傑歐公司、萬年縣政府及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紡織專業委員會合作共建。該園集專業生產、印染加工、技術研發、產品檢測、展覽營銷、人才培訓、物流配送爲一體,着力打造國內外紡織產業優化升級、輻射擴散、梯度轉移和縱深發展的平臺。該項目建成後將有序承接重大紡織企業,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江西印染“暴熱”,億陽紡織10億元簽約

4月27號上午,由廣東客商劉儲輝投資10億元的億陽紡織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江西德安縣。德安縣委副書記、縣長週三連,副縣長劉寧出席簽約儀式。劉寧代表縣委縣政府與企業代表簽約。

據悉該項目選址位於德安縣高新技術產業園,計劃用地98畝,將興建織布、品牌童裝、印染生產線,項目達產達標後預計實現年產值8億元,年上繳稅收880萬元

九江毅昇紡織印染開工建設

同時,4月29號,落戶江西德安縣豐林工業新區的九江毅昇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縣委副書記張潯、副縣長劉寧出席開工儀式,併爲項目奠基。

據悉,九江毅昇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3億元,廠區佔地面積90畝,總建築面積達5.5萬平方米,集織造、印染、塗層、印花等於一體,主要生產經營各類服裝、箱包、玩具等面料、裏料,投產後預計年產值達2.9億元。

正德紡織項目正式簽約落戶

4月15日,正德紡織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德安。縣委副書記張潯,縣人大副主任、總工會主席桂天華,縣政府副縣長劉寧,聶橋鎮主要負責同志出席簽約儀式,劉寧代表縣委縣政府與企業代表簽約。

據悉,該項目由佛山市正德紡織製品有限公司投資,位於德安縣豐林工業新區,佔地面積約60畝,項目計劃興建紡織生產線。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達5億元,達產達標後預計實現年產值4億元,年上繳稅收500萬元。

江西紡織行業區位優勢明顯

明確將紡織服裝列爲主導產業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江西紡織行業優勢也在逐步形成,尤其是產業呈現集羣化發展趨勢。

據瞭解,江西全行業已形成共青城羽絨服裝、青山湖針織服裝、奉新紡織、分宜苧麻紡織、南康西服西褲、瑞昌紡織、信州苧麻紡織、德安紡織服裝和于都服裝服飾等9個省級產業基地,其中前四個基地已順利晉級國家級紡織服裝特色產業基地。

另一方面,江西區位優勢明顯,產業承接條件較好,是全國唯一毗鄰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的省份,浙江、廣東、福建等主要紡織大省都和江西毗鄰,而且江西有比較優勢,土地、水電和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資源價格和工資水平較沿海發達省份相對較低。

江西省發展環境良好,在11個設區市中,南昌、九江、撫州、贛州、宜春等市將紡織服裝列爲主導產業;100個省級工業園區中,有41個將紡織服裝列爲主導產業。

數據顯示,江西全省紡織行業規模居全國第八,建立了產業鏈較完整、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2017年,江西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696戶,主營業務收入達2435億元,紗產量170萬噸,化學纖維46.3萬噸,服裝產量13.7億件。而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六位、中部六省首位;麻紡形成了以終端品牌產品爲主導的發展特色,苧麻布產量全國第一;粘膠短纖產量居同行業全國第四位,差別化率達48%。

紡織業向中西部轉移火熱進行中

36個轉移園區你看好哪個?

紡織產業遷移已勢在必行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逐步成爲全球紡織製造中心。然而,2012年前後,東南亞國家勞動力優勢凸顯,加之我國環保政策趨嚴增加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我國紡織行業部分低附加值業務開始加速向以東南亞爲主的國家轉移。

儘管我國紡織產業正逐步向東南亞地區遷移,但面臨國內巨大的需求市場,紡織產業全部外遷顯然不合時宜,因此紡織產業的遷移過程必須是國內、國外齊頭並進。

在國內,紡織產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我國紡織產業的集中地——東部沿海地區要素制約加劇,成本上漲較快,競爭優勢減弱,而中西部地區比較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從黨中央和國務院發佈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到工信部發布《關於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家高度重視紡織產業轉移,推動紡織結構調整,優化產業佈局,國內紡織產業的遷移勢在必行。

遵循政策導向 國內遷移因地制宜

上述研究報告指出,相比我國東部地區,中西部、東北地區在土地、勞動力資源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但隨着全國經濟的發展,這一優勢也在逐步減弱。因此,如何真正發揮中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和發達地區紡織企業的優勢,有效促進產業轉移工作開展成爲業界關注的問題。

政策導向仍然在產業轉移中發揮着主要作用,工信部發布《關於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中對紡織產業的遷移做出了引導方向,“因地制宜”是紡織產業遷移路徑的重要因素。

△ 中國大陸地區紡織產業轉移方向

在沿海城市產業結構調整、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改善的背景下,工信部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構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旨在整合資源優勢,引導紡織產業有序轉移,實現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建立的園區。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經有36個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有8個被評爲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

△ 截至2018年底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彙總

隨着我國紡織產業戰略格局的調整,很多地區都將承接紡織產業轉移作爲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紛紛建設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但並非所有產業園區都能成功承接紡織產業,探究8大中國紡織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可以發現,轉移示範園區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海外過渡優勢、原料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勞動力優勢和智能化優勢等。

從上述36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的分佈特徵來看,除江蘇地區有兩個以外,其餘全部分佈在中西部地區;以勞動密集型爲特點的紡織產業從沿海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預示着紡織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深化。通過積極探索沿海紡織產業集羣整體“移土栽培”,與中西部共建產業園區,以產業帶動城市建設、以城市化推動園區發展的產業轉移模式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全球紡織產業繼續向東南亞遷移

根據研究報告,中國紡織行業景氣度正處於下行過程。而此時,東南亞以及非洲一些國家卻在人力成本端表現出明顯優勢。從全球範圍來看,紡織產業相關企業佈局東南亞等地區已是大勢所趨,全球紡織製造中心將繼續向東南亞等海外地區轉移。

目前,中國紡織業龍頭魯泰、聯發股份、百隆東方、華孚時尚、天虹紡織、成衣製造龍頭申洲國際以及襪類龍頭健盛集團等企業都紛紛在東南亞以及非洲進行產能擴張,部分企業的海外產能佔比甚至接近40%,並且仍在積極佈局。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我國東部紡織企業不論是“走出去”投資海外,還是把部分產能轉移到中西部,投資都伴隨着淘汰落後、改造升級、引進新裝備等多項挑戰,這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產業升級。

來源:紡道17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