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雎得到消息後,便派人持重金前往趙國散佈流言:秦王最怕的就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做大將,廉頗輸了好幾次,已經快投降了。秦王連忙保證,范雎怕談話被人聽到,不敢談論內政,就談到秦國強大,士卒悍勇。

韓信年輕的時候,父母離世,家裏沒什麼錢,自己也不去幹活掙錢,時不時靠着一個老太太接濟。有一天韓信帶着把劍在街上,被一個屠夫攔下。屠夫說:“我看你長得人高馬大,經常帶把劍閒逛,其實一點膽量都沒有,你敢用劍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韓信死死地盯着那個人很久,最終還是當着衆人的面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歷史上稱之爲“胯下之辱”。後來韓信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爲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年輕時候的這段經歷也爲他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在戰國的時候,有人遭受了比韓信更大的屈辱,後來得到秦王重用,對戰國的格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這個人就是范雎,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范雎的故事。

有一次,范雎跟着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聽說范雎能言善辯,私下接見了他,並賜給他黃金、酒肉。范雎推辭不敢接受。須賈知道後很生氣,認爲范雎把魏國的國事向齊王泄密了,於是回國後就告訴了魏國的國相魏齊。
魏齊是魏國的公子,聽說此事後,十分震怒。下令鞭打范雎,范雎被打斷了肋骨,牙齒也打掉了,疼的躺在地上裝死。魏齊讓人將范雎裝進竹蓆,扔進了廁所,還派喝醉酒的客人在范雎身上小便。
受此屈辱,范雎十分憤怒。他忍痛站起身來,悄悄的對守衛說,如果你能放我出去,我必有重謝。守衛十分同情他,就像魏齊請示將竹蓆中的死人扔掉。魏齊喝酒正在興頭上,便答應了。這樣範雎才得以脫身,酒醒之後,魏齊沒看到范雎的屍體,十分後悔,派人前去搜查。
有個叫鄭安平的人將范雎藏了起來,范雎不敢拋頭露面,便改名張祿。恰逢秦國使者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假扮侍衛,向王稽推薦了范雎。范雎夜裏跑去求見王稽,一番談論之後。王稽發現范雎很有才華,就將他暗中裝在車上,一起帶回國。走到秦國境內,遠遠的看見了魏冉的車子。范雎對王稽說道:“我聽說秦國的穰侯魏冉獨攬大權,很討厭收留各國的說客,他看見我肯定會侮辱我,我進車子裏躲一會兒。”
果然,魏冉看見王稽回國,就問他有沒有帶說客,並說這種人一點用也沒有,只會擾亂別的國家。魏冉還不知道,他討厭的說客,此刻就藏在面前的車上,來到了他的國家,並且是衝着他去的。
王稽替范雎隱瞞了過去。魏冉沒有搜查就走了,范雎這時跳下車對王稽說:“魏冉足智多謀,處事多疑。剛纔忘了搜查,我擔心他還會回來”。於是范雎步行離開。果然,過了一會,魏冉派人追上來查看,看見沒人,這才作罷。
此時的秦王是秦昭襄王。在說趙武靈王的時候,我們提到過秦武王和人舉鼎較力的時候血脈破裂而死。秦武王無子,秦國爲立儲君展開了爭鬥。秦昭襄王是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此時他正在燕國做人質,在舅舅魏冉和趙武靈王的支持下,秦昭襄王得以回國即位。他的母親宣太后就是我們熟知的羋月。
秦昭襄王即位時只有十八歲,魏冉與宣太后執掌朝政。魏冉很有能力,任用白起等人,爲秦國立下了無數戰功。
宣太后也是一個狠人,當時義渠國經常背叛攻打秦國。宣太后就引誘義渠王來到秦國,日夜陪伴左右。並和他生下了兩個孩子。後來宣太后殺了義渠王,滅掉了義渠國。
有這麼兩位很有能力和手段的人執政,秦昭襄王的日子可想而知。范雎年輕的時候就立志遊說各國,所以對秦國的情況很瞭解。經過王稽的推薦後,秦王答應在他離宮之前接見范雎。機會就在眼前,范雎明白,能不能實現理想,洗刷屈辱,就在這次跟秦王的見面了。

范雎再三推辭,秦王懇切道:“先生最終還是不願意教我嗎?”,范雎這才道:“我不過一個在外流亡的人,和大王沒什麼交集。如今想向大王進諫的都是關乎您的骨肉至親,糾正您失誤的大事。我願爲大王效忠,卻不知大王心意。所以我三次推卻。我知道今天把這些話說出去了,明天可能就會死。但我決定還是要說。死,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假如我的死能對秦國帶來好處,我所願也。就怕我死之後,天下賢士無人再敢向您建議,沒人投奔秦國了。”
秦王連忙保證,范雎怕談話被人聽到,不敢談論內政,就談到秦國強大,士卒悍勇。攻打各國,就像兇猛的獵犬追擊跛腳的兔子,而秦國坐守關內十五年,不敢出兵崤山以東,這是魏冉謀劃不到位的地方。范雎又向秦王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要想稱霸天下,必須佔據中原。秦王聽後大受啓發,便任命范雎爲客卿,常常與他商議軍事。
此後,秦王對范雎日漸親近,開始讓他掌權。見時機成熟,范雎便找個沒人的機會向秦王進言道:“我在魏國的時候,只聽說齊國有孟嘗君,不知道有齊王。秦國有宣太后、魏冉,不知道有秦王。獨掌一國之政,才能稱作爲王。現在太后擅自專行,穰侯出使外國也不像大王報告。其他幾位公子無所顧忌。我聽說果實太多會壓斷樹的枝幹,封地過大會威脅國家,現在您的隨從左右都是魏冉的人,這樣下去我對您很是擔憂。”
此時秦王即位已有三十多年了,魏冉征戰各國,立下赫赫戰功,魏冉之名,讓各國深深忌憚。宣太后甚至公開養起了男寵,秦王早有專政的想法。聽後范雎的話後,便下定決心,罷黜太后專權,把魏冉和幾名公子放逐到了關外,任用范雎爲相,封爲應侯。
范雎做了丞相之後,一刻也沒忘記當初在魏國受到的恥辱。這時候秦國人還叫他張祿,魏國對此一無所知。不久,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故意穿的破破爛爛,走路去見須賈。須賈見了范雎很驚訝的說:“范雎你沒死啊”。見范雎落魄,便留下他喫了飯,順便送給他一件棉袍。須賈告訴范雎自己準備求見秦國丞相張祿,聽說秦王很信任他,天下大事都由他裁決,我這一次能否出使順利全指望張君了。
范雎表示願意爲須賈架着馬車去丞相府,到了之後。范雎說:“我先進去向丞相通報”。過來很久都不見出來,須賈很奇怪,便問守門的人。守門人告訴他,剛剛進去的就是我們的丞相啊。須賈大驚失色,連忙跪着爬進去謝罪。范雎怒斥須賈:“如果不是剛纔你送我衣食,我也念及那一絲舊情,早就把你殺了。”
須賈向范雎辭行的時候,范雎大擺宴席,請來各國的使臣,故意讓人把馬料拿來讓須賈喫,藉此羞辱他。並讓他回國後告訴魏王,不把魏齊的腦袋送來,我就殺光大梁(魏國國都)的人。須賈回去後先告訴了魏齊,魏齊很害怕,連忙逃跑到趙國,藏在平原君趙勝的家裏。
范雎發跡以後,推薦對自己有恩德王稽爲河東太守,鄭安平爲將軍。對曾經幫助過他的人都給予厚報,得罪過他的人,哪怕瞪過他一眼的人都不忘報復。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這就是成語睚眥必報的來源)
後來秦國進攻韓國,佔領上黨,上黨的百姓都逃到趙國的長平。於是秦國繼續進攻長平,趙國大將廉頗與秦軍進行幾番交戰,均未取勝,反而損兵折將。廉頗於是駐守長平,堅守不出。趙王認爲廉頗膽怯,不敢迎敵,多次責罵廉頗。范雎得到消息後,便派人持重金前往趙國散佈流言:秦王最怕的就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做大將,廉頗輸了好幾次,已經快投降了。
趙王果真中計,用趙括替代廉頗爲大將。趙國的名相藺相如勸阻趙王,認爲趙括只會死讀兵書,不會隨機應變。趙王不聽。
趙括的父親趙奢曾是趙國的一名小吏,因不畏強權受到平原君趙勝的賞識,後來率軍打敗過秦國,很有才能。趙括自幼熟讀兵書,自認天下無敵。與父親趙奢談論起兵法來,趙奢也說不過他。但趙奢一直不說他有才華。趙奢的妻子詢問原因,趙奢說道:“帶兵打仗就是你生我死,但趙括談論起這些來卻很隨意,若趙國不用趙括帶兵還罷了,若是用他,必敗無疑”。這便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秦王聽說趙括爲將後,暗地裏派白起前去接任主將。趙括到任之後,下令主動出擊,白起佯裝不敵退走,預先佈置兩支奇兵準備截殺。趙括追殺到秦軍大營,秦軍奮力抵抗。這時一支秦軍從後面包圍了上來,另一支斷了趙軍的糧道。趙括只能下令駐紮營地,等待救援。
秦王聽說趙軍糧道已斷,徵發河內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全部到長平阻止趙國救援。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已經開始暗中殘殺,相互吞食。趙括只能下令進攻,連番五次,仍不能突圍,趙括親自率兵上陣,被亂箭射死。趙軍全線崩潰,四十萬士兵投降。後被白起坑殺,只放了二百四十個年紀小的回去。這便是“長平之戰”。
秦軍修整之後,白起兵分三路,繼續進攻趙國、韓國。韓、魏兩國派蘇代持重金賄賂范雎。蘇代向范雎說:“如果趙國一亡,以白起的功勞,肯定要位列三公,到時候您甘心在他之下嗎?而且天下百姓都不想做秦國的子民,不如趁機割去趙國的一些領土,就此罷手,不要讓白起獨享大功。”
范雎聽後很是心動,就向秦王進言:“連番征戰,士兵已經疲憊不堪,不如讓韓國、趙國割地求和,讓將士們得以修整”。秦王聽取了范雎的意見,同意議和。兩個月後,雙方停戰罷兵。而失去了滅掉趙國最好的時機,白起自此與范雎產生矛盾。
第二年秦國又派兵進攻趙國,白起患病未去。秦軍久戰不勝。這時白起病癒,秦王想派他去。白起卻認爲長平一戰,秦國雖然取得大勝,但士兵也死亡過半,國內空虛。如果長途跋涉去圍攻邯鄲,趙國一定拼死抵抗,加上各國相助,秦軍必然大敗。見白起不聽命令,秦王便派范雎前去勸說,白起始終稱病不出。
邯鄲被困,趙王派平原君趙勝前去楚國求援。平原君計劃帶手下門客二十人前往楚國,卻只找到十九個文武兼備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薦。平原君問道:“我聽說人才就像鋒利的錐子,放入口袋中,一下子就露出來了。先生在我門下三年之久,我都沒聽說過先生有什麼過人之處,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道:“我不過是今天才請你把我放在口袋中,如果早放進去,我早已脫穎而出了。”平原君聽後與其他人相視而笑。
到了楚國後,平原君向楚王陳述聯合抗秦的利弊,從早上談到中午,仍然沒有結果。毛遂按劍拾階而上,對平原君說:“聯合抗秦的重要性,“利”、“害”二字而已,現在日出開始談,到日中還不能做決定,到底是何原因?”,楚王怒斥毛遂,毛遂毫不畏懼,挺劍上前,斥責楚王不顧先祖被秦羞辱之恥,連丟城池之痛,現在合力抗秦,還在猶豫什麼?楚王唯唯不敢言,於是毛遂便請楚王歃血爲盟,共同抗秦。經過此事後,平原君感嘆道,今後自己再也不敢聲稱能識別天下人才了,於是奉毛遂爲上等賓客。(這裏共出現了“毛遂自薦”、“脫穎而出”、“歃血爲盟”三個成語)
楚王派春申君黃歇、魏王派信陵君魏無忌(與平原君趙勝同爲戰國四君子)帶兵救趙。經過幾戰,秦軍接連失利。白起聽到消息後說:“大王不聽我的建議,現在果真失敗了”。秦王聽到此話惱羞成怒,強命白起前去統兵,白起堅持聲稱病重,不肯起身。
於是秦王將白起罷免爲士兵。後來秦軍接連失利,秦王很羞怒,驅趕白起離開咸陽。范雎與秦王商議說:“白起離開的時候,怏怏不樂,很不服氣,恐怕還有別的怨言”。秦王於是賜白起寶劍讓他自裁,白起無奈自殺。一代殺神就此身隕。
不久,信陵君魏無忌於邯鄲城下大破秦軍,范雎當時舉薦的鄭安平率領兩萬士兵投降趙國。秦國律法嚴苛,按律,鄭安平叛國,舉薦者范雎將要被夷三族。秦王厚愛范雎,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後來范雎推薦的王稽因勾連其他國家被殺,雖然秦王並沒有怪罪范雎,范雎還是深感不安,於是辭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後病死。
因爲這段故事牽扯到了好幾個事情都比較精彩,所以篇幅較長。我認爲范雎睚眥必報,稱得上是一位真小人。但是相對來說,他也知恩必報,要比僞君子強多了。
秦昭襄王待他甚厚,爲了幫他報仇還將平原君騙到秦國,讓趙王用魏齊的人頭來換。而和范雎有仇或者有矛盾的最終全被范雎扳倒。他所用的一些計謀都可以算得上陰謀詭計。魏冉當初擁立秦王,平定叛亂,後來又爲秦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魏冉雖然爲人有些驕縱,但對秦王確是忠心不二。魏冉被罷相後,回到封地憂憤而死。
殺神白起堪稱古代第一殺人王,他一生爲秦國拔城七十餘座,罕有敗績。關於白起的記載,“殺四萬人”、“殺十二萬人”、“殺六萬人”,比比皆是。長平一站更是坑殺趙軍四十五萬(《資治通鑑》所載,真實性有疑)。范雎因一己之私阻止了白起攻趙,間接導致白起拔劍自刎的結局。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討論是關於趙括的軍事才能。有人認爲他能在糧草斷絕的情況下,讓白起損兵過半,是有真才實學的。我覺得這個說法可信度挺高,在當時秦軍將領還不是白起的時候,名將廉頗與秦軍交戰,接連損失一名裨將、四名都尉。趙括能做到這個地位,的確了不起。但輕敵冒進,斷絕後路非名將所爲,長平一戰導致趙國國力大損,關乎國運。此戰敗,趙括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更多有趣的人和事,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