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賜匾,穿黃馬褂,載入世界史冊。這個乞丐的事蹟,比蘇乞兒要真實得多。
屌絲逆襲是人們最愛看的故事種類之一,金庸小說中甚至將屌絲逆襲設定了主角成長的固定模式,原因不外乎襲逆成功後的感覺令人胸膽開張。
然而大家可能都將目光放在屌絲成
爲人生贏家後的快樂,卻忽略了逆襲背後的能力基礎。
事實上,能夠實在逆襲的人,其實在個人能力上早已進化爲“貴族”。

戰國時著名丞相范雎就是這樣的人。范雎出身貧寒,雖然胸懷高才卻只能屈沉下僚。

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追求進取的夢想,在魏國做門客時時刻觀察着各國形勢,不斷對比各國政治、軍事策略的優劣,是以地位雖然低微,卻在出使齊國時得到齊襄王的青睞。

范雎在魏國久不得志,還差點喪命於嫉賢妒能的魏齊手中,他化名張?輾轉來到秦國,爲秦昭王建“遠交近攻”之策,建議廢宣太后、貶穰侯魏冉以加強君權,因此得到昭王的寵任,成爲煊赫一時的名相。
西漢名將衛青起初也是一枚標準的屌絲。衛青父親本姓鄭,與平陽侯的妾衛氏私通生了衛青。他在家中沒有地位,長大了後在侯府做從騎,身份相當卑微。

直到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封爲皇后,衛青纔開始做官。不過這並不意味着發跡,漢朝外戚子弟雖多,能夠出人頭地卻是少數。
但衛青敏銳地抓住了機遇,在漢武帝親自發動的對匈奴作戰中大顯身手,立下了不世之勳。

他自知外戚地位不足恃,把全部精力放到北擊匈奴的戰爭中,把立身之本從外戚身份上轉到戰爭功勞上來,反而使衛子夫反過來依靠弟弟的功勞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可謂一時英傑。
西漢宣帝劉病己的逆襲與張無忌、楊過有幾分相似。劉病己是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巫蠱之禍爆發後,劉病己的祖父母、父母等直系親人慘死,剛滿月的劉病己被關押到長安監獄中。

幸虧廷尉監邴吉加意保護,年幼的劉病己才得以存活。但經過巫蠱之禍的連累,劉病己實際上成了個空有皇室宗籍、實際卻無官無祿無爵的閒人。
他靠着邴吉等人的庇佑在長安民間長大,直到18歲時,漢昭帝駕崩,繼立的昌邑王劉賀昏庸被廢,他才意外地被迎立爲帝。

早年的苦難生活使劉病己養成了謙虛寬容的良好品質,他即位之後勵精圖治、爲政清明,使漢武帝晚年瀕於崩潰的局面終於有所好轉,史稱孝宣中興。
五胡亂華時石勒的奮鬥歷程顯得更爲傳奇。石勒是羯族人,西晉末年八王之亂時,他一度被掠賣爲奴隸,生死都掌握在別人手中。

石勒爲人精明狡黠,往往能自脫於困境之中。被販賣到山東後,他糾合了所謂的“十八騎”爲盜,此後一步步從強盜首領做到了統軍將軍,後經浴血百戰,開創了羯族後趙帝國。

石勒的發跡歷程並無什麼特殊機遇,全憑個人奮鬥,故而頗爲自負。談及歷史人物,他十分佩服同是屌絲起家的漢高帝劉邦,對光武帝劉秀自詡能夠並駕齊驅,至於曹操、司馬懿則十分鄙視,認爲他們是欺負孤兒寡母的陰暗之徒。
五代後周太祖郭威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逆襲者。人稱屌絲者,不光是指處境困難,也包括心態上的扭曲和狹隘。容易逆襲的是處境,難以改易的是心態。

許多屌絲成功後往往還帶着屌絲心理,有的得意忘形丟掉了初心,有的睚眥必報令人不齒,會首第一個提到的范雎,當上丞相後就因爲睚眥必報而爲時人所短。
郭威身上卻看不到這樣的痕跡。他早年父母雙亡孤苦令仃,青年時代混跡于軍營之中,靠着個人勇武和不惜力的死戰才攀上高位。

建立後周帝國後,他一反青年時的飛揚跳脫,躬自反省,待人以仁,馭政以簡,興利除弊,還多次宣詔減輕百姓稅賦,後周之所以呈現出興旺發達之跡象,與郭威傑出的個人素質是分不開的。
總之,看屌絲逆襲不能抱着看爽文的心態,看人暴富自己也跟着狂躁,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中汲取奮發進取的處世經驗,積累寵辱不驚的人生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