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永街道给辖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制作“老人码”,使用这个码的老年人,在进门时,防疫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扫过码后,就能确认老人的身份。当天的气温很低,风也大,但巡查人员的脚步却不敢停,他们担心刚刚巡查过的围栏又被破坏了,更担心刚刚做完登记离开,就有返庆人员来到店内了,这样的“漏”,他们只能通过最笨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地查来“堵”。

原标题:巡查补漏洞,自制老人码,入户排风险

三永街道巡查补漏一直在路上

“老人码”方便了老年人

5月3日9时,处理完着急的工作,龙凤区三永街道主任王海涛来到澳龙小区,开始了当天的一线查、防工作。寒风中,他的防疫红袖标格外显眼。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又是一将返家居民的咨询电话,这样的电话,最多的一天,他接了40余个。

查验不懈怠

不到8时,澳龙小区门前,出入的车辆都在排队,门前测温、扫码、询问、登记等工作,让忙碌的工作人员恨不能一个人变俩人。

一位驾驶私家车的男士来到登记窗口前,男士称,他弟弟住在这个小区,早上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他是来接弟弟去医院的。工作人员要求这位男士扫了健康码后,测温,做了详细登记,并限定了他在小区内的逗留时间后,这位男士进入小区。

“别说白天的查验了,就算是晚上,我们也不敢懈怠,这就是在时时监督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漏洞。”说着,工作人员指了指安装在小区门口的监控。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三永街道辖区的5个居民区门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一圈走七八公里

采访中,在惠民苑小区内3名戴着红色防疫袖标巡查员,正在一处围栏前,将已经修补过的钢质护网加固。

几分钟后,几道钢丝拧好了,3名巡防员又边往前走边仔细地检查着围栏情况。突然,一名工人师傅的手机响了,电话是三永街道党工委委员刘忠义打来的,他询问昨天发现的那处围栏漏洞是否已经修补好,巡查员告诉他,一大早就补好了。

这边有巡查员已经在查看了,刘忠义就领着人,从另一边开始巡查。每天,刘忠义和他的巡查员们要巡查三四圈,每圈七八公里,发现有被破坏的围栏或者修补处有松动迹象的,随时修补上,以防止居民将破损处当成回家的近道。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些地方围栏与地面间的距离较大,先在里面封好,后又在外面加补了一道钢质护网,这样,别说再从护栏下钻行,就是想再用钳子等工具掐断护栏,都不容易。

自制“老人码”

防疫期间,扫码是进入小区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会操作、使用老年机、手机没流量等等原因,导致老年人进出小区不顺畅。

三永街道给辖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制作“老人码”,使用这个码的老年人,在进门时,防疫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扫过码后,就能确认老人的身份。

在御湖湾小区门前,物业经理、居委会主任及龙凤公安分局社区四队民警,都在现场扫码、测温。

一位拿着“老人码”的居民打算进小区,工作人员先用自己的手机在智慧市民通上扫过之后,进入页面,再扫描老人手中的“老人码”,手机里便出现了老人的详细信息。

物业经理告诉记者,这位居民手里的“老人码”是物业给做的第一代,需要配合身份证使用。现在他们给做的第二代老人码直接就带着身份证号码。

对于物业能想得这么周到,老人表示“很高兴”。东岗社区居委会主任于萍告诉记者,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便手机有流量,也不太会操作,如果赶上高峰期,小区门前堵的都是人和车,太耽误事儿了。

巡防日行3万余步

5月3日10时40分,拿着笔和两本登记记录的巡查员,正一家挨着一家地做着巡查,手冻得有些不好使了,她使劲地搓了搓。

自从复工复产后,对于昌升商贸城内的700余户商户,巡查员采取的就是挨家入户登记、巡查、宣传防疫知识。登记内容除了个人详细信息外,还包括“与重点疫区来源人员接触情况、处置措施”“来庆时间”“来庆方式”“龙江健康码状态”等信息。

在一家卖装饰材料的店门口,记者看到一份红色的“商户提示”,内容除了对商户在防疫期间的具体要求外,下面还附有“行程码”和“龙江健康码”。

“他们天天来,刚开始,有些不适应,觉得每天都登记,麻烦。但现在,习惯了。”说着,商户笑了。

利民社区主任姜哲民告诉记者,负责昌升商贸城的巡查员有10人,他们每天每人步行超过3万步。不仅白天查,晚上还会有夜查,防止有人故意瞒报返庆人员的情况。

当天的气温很低,风也大,但巡查人员的脚步却不敢停,他们担心刚刚巡查过的围栏又被破坏了,更担心刚刚做完登记离开,就有返庆人员来到店内了,这样的“漏”,他们只能通过最笨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地查来“堵”。

如果你在抱怨假期不便出行,如果你正打算邀上几个好友小聚,就请你走到小区门口,看看那些帮你守住家门的防疫人员,他们正冒着寒风在测温、扫码、询问人们从哪里回来……守好家门,我们才能安全。而这扇门,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来守好。

文/摄 大庆晚报记者 姚忠源 谷淑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