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永街道給轄區內有需要的老年人制作“老人碼”,使用這個碼的老年人,在進門時,防疫的工作人員用手機掃過碼後,就能確認老人的身份。當天的氣溫很低,風也大,但巡查人員的腳步卻不敢停,他們擔心剛剛巡查過的圍欄又被破壞了,更擔心剛剛做完登記離開,就有返慶人員來到店內了,這樣的“漏”,他們只能通過最笨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地查來“堵”。

原標題:巡查補漏洞,自制老人碼,入戶排風險

三永街道巡查補漏一直在路上

“老人碼”方便了老年人

5月3日9時,處理完着急的工作,龍鳳區三永街道主任王海濤來到澳龍小區,開始了當天的一線查、防工作。寒風中,他的防疫紅袖標格外顯眼。突然,手機鈴聲響起,又是一將返家居民的諮詢電話,這樣的電話,最多的一天,他接了40餘個。

查驗不懈怠

不到8時,澳龍小區門前,出入的車輛都在排隊,門前測溫、掃碼、詢問、登記等工作,讓忙碌的工作人員恨不能一個人變倆人。

一位駕駛私家車的男士來到登記窗口前,男士稱,他弟弟住在這個小區,早上不小心把腳扭傷了,他是來接弟弟去醫院的。工作人員要求這位男士掃了健康碼後,測溫,做了詳細登記,並限定了他在小區內的逗留時間後,這位男士進入小區。

“別說白天的查驗了,就算是晚上,我們也不敢懈怠,這就是在時時監督我們的工作是否有漏洞。”說着,工作人員指了指安裝在小區門口的監控。

據工作人員介紹,現在,三永街道轄區的5個居民區門口都安裝了監控攝像頭。

一圈走七八公里

採訪中,在惠民苑小區內3名戴着紅色防疫袖標巡查員,正在一處圍欄前,將已經修補過的鋼質護網加固。

幾分鐘後,幾道鋼絲擰好了,3名巡防員又邊往前走邊仔細地檢查着圍欄情況。突然,一名工人師傅的手機響了,電話是三永街道黨工委委員劉忠義打來的,他詢問昨天發現的那處圍欄漏洞是否已經修補好,巡查員告訴他,一大早就補好了。

這邊有巡查員已經在查看了,劉忠義就領着人,從另一邊開始巡查。每天,劉忠義和他的巡查員們要巡查三四圈,每圈七八公里,發現有被破壞的圍欄或者修補處有鬆動跡象的,隨時修補上,以防止居民將破損處當成回家的近道。

在現場記者看到,有些地方圍欄與地面間的距離較大,先在裏面封好,後又在外面加補了一道鋼質護網,這樣,別說再從護欄下鑽行,就是想再用鉗子等工具掐斷護欄,都不容易。

自制“老人碼”

防疫期間,掃碼是進入小區的重要環節,然而,對於老年人來說,不會操作、使用老年機、手機沒流量等等原因,導致老年人進出小區不順暢。

三永街道給轄區內有需要的老年人制作“老人碼”,使用這個碼的老年人,在進門時,防疫的工作人員用手機掃過碼後,就能確認老人的身份。

在御湖灣小區門前,物業經理、居委會主任及龍鳳公安分局社區四隊民警,都在現場掃碼、測溫。

一位拿着“老人碼”的居民打算進小區,工作人員先用自己的手機在智慧市民通上掃過之後,進入頁面,再掃描老人手中的“老人碼”,手機裏便出現了老人的詳細信息。

物業經理告訴記者,這位居民手裏的“老人碼”是物業給做的第一代,需要配合身份證使用。現在他們給做的第二代老人碼直接就帶着身份證號碼。

對於物業能想得這麼周到,老人表示“很高興”。東崗社區居委會主任於萍告訴記者,對於老年人來說,即便手機有流量,也不太會操作,如果趕上高峯期,小區門前堵的都是人和車,太耽誤事兒了。

巡防日行3萬餘步

5月3日10時40分,拿着筆和兩本登記記錄的巡查員,正一家挨着一家地做着巡查,手凍得有些不好使了,她使勁地搓了搓。

自從復工復產後,對於昌升商貿城內的700餘戶商戶,巡查員採取的就是挨家入戶登記、巡查、宣傳防疫知識。登記內容除了個人詳細信息外,還包括“與重點疫區來源人員接觸情況、處置措施”“來慶時間”“來慶方式”“龍江健康碼狀態”等信息。

在一家賣裝飾材料的店門口,記者看到一份紅色的“商戶提示”,內容除了對商戶在防疫期間的具體要求外,下面還附有“行程碼”和“龍江健康碼”。

“他們天天來,剛開始,有些不適應,覺得每天都登記,麻煩。但現在,習慣了。”說着,商戶笑了。

利民社區主任姜哲民告訴記者,負責昌升商貿城的巡查員有10人,他們每天每人步行超過3萬步。不僅白天查,晚上還會有夜查,防止有人故意瞞報返慶人員的情況。

當天的氣溫很低,風也大,但巡查人員的腳步卻不敢停,他們擔心剛剛巡查過的圍欄又被破壞了,更擔心剛剛做完登記離開,就有返慶人員來到店內了,這樣的“漏”,他們只能通過最笨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走、一次又一次地查來“堵”。

如果你在抱怨假期不便出行,如果你正打算邀上幾個好友小聚,就請你走到小區門口,看看那些幫你守住家門的防疫人員,他們正冒着寒風在測溫、掃碼、詢問人們從哪裏回來……守好家門,我們才能安全。而這扇門,需要我們齊心協力來守好。

文/攝 大慶晚報記者 姚忠源 谷淑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