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故事中的风筝

就像是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那些不合的三观

《风筝》中放风筝看起来仅仅是小小的不合

却直接导致了相爱的人相互憎恨

他们真正介意的是这个小小的风筝吗?

是风筝背后一个人更深的需要

没有得到对方的满足

感情当中

这样的需要很多很多

但都被我们自己看作是

“幼稚”或“不切实际”的

比如想要对方挣很多钱

是一种渴求安全感的需要

比如不停地“作”

是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

如果这些埋藏的需要

一直无法获得尊重

冲突永远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看到

相处多年的夫妻可能仅仅因为

叠被子、倒垃圾

这样的小事就分道扬镳

这些小事的不一致背后

其实是某一方或者双方的更深的需要

一直没能被看见

更无法获得尊重

三. 幸福的感情会在矛盾中达成理解

不幸的夫妻将因此不断消耗互相伤害

幸福的夫妻却能和这些问题和平相处

区别在哪?

并不是他们的三观磨合的一致了

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彼此深层次的观念

钱钟书和杨绛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钱钟书当年在清华

(当时的“西南联大”)执教时

他的父亲希望他到蓝田任教

钱钟书虽不愿丢弃清华的工作

却觉得应当去

杨绛当时虽然也认为他不应放弃清华的工作

但最终还是保持沉默

没给钱钟书增加烦恼

钱钟书在最后也选择了听从了父亲的建议

去了蓝田

钱钟书和杨绛

钱钟书做这个选择背后

其实不仅是因为不想违抗父命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钱钟书父亲最宠爱小儿子

对待他这位长子

责望多于宠爱

他听命于父亲

更希望的是能得到一直没有得到过的

父亲的认可和宠爱

钱钟书与其父

杨绛默默选择了在背后不干预

尊重他的决定

这就是一种默契

是一种尊重

看到这两个故事

相信姑娘们会对三观一致

这个概念理解得更清楚一点了吧

一段好的感情

可能一开始就是不完美的

就是需要我们在这样诸多三观不合的裂痕中

体会到对方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然后包容、尊重、互相理解

然后一起舒舒服服走下去的

这才是真爱的正解~

要知道

没有一种关系是没有冲突的

我们开始用三观、性格、经济等评估

是否开始、继续或结束一段关系

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害怕伤害

就像钱枫在《我家那小子》中说: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防着,怕受伤。”

很多人已经不愿意相信爱了

或因爱而受过伤

或因各种现实的因素

爱似乎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情会淡,爱会变,人会走

所以我们考虑经济、人品、三观

似乎如果有一个确定的事物

如果它存在就能让我们相信

我和他不会分开

或者说分开的概率会小一些

就不会因爱再次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但这样的爱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真正的爱是没有这些条件和公式的

就像维克多.弗兰克尔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写到: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尚未实现的东西是么。

我们不需要任何条件

不需要任何幻想

就可以通过爱看到另一个人的本质

并且很自然得就会尊重他接纳他

所以姑娘们

千万不要再被什么三观合不合束缚住手脚啦

与其探讨三观

提前做好感情是否会顺利的心理准备

不如问问自己

你喜欢他吗?

你爱他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