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想到會被這部電影觸動到的可能,二戰時期的納粹題材一直都是經典的催淚彈,可我怎麼都沒想到會是這種結局,像是直接用一把刀子紮在了我的心口,久久都無法平靜下來。電影的開頭,綠茵茵的草地,輕柔的風,和結尾的大反轉,根本沒有辦法聯想到一起。


這部電影視角很特別,從頭到尾都以一個來自納粹的一個軍官的兒子來看待和體驗,天真的孩童,和這慘絕人寰的歷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全片讓我最爲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大家看完這部電影都會將感情重點放在哪個無邪的納粹孩童和他受到懲罰的父親身上,卻不會將這種注意力放在哪個猶太小男孩和那些無辜的猶太人身上。仔細想想,才意識到導演這樣做的用意,其實很聰明,把觀衆潛移默化的放在了階級主義這來體會和融入,真的很有想法,讓人拍案叫絕。


對於這個世界,同樣是初來乍到,因爲家庭和膚色的不同,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有了殘忍的傷害。可是在孩子們的眼裏,這些高低貴賤都是沒有的,這都是戰爭帶來的傷害,和他們並沒有什麼關係,他們不應該承受這一切。小布魯諾爬進鐵絲網的時候,我心裏是真矛盾,一方面很不希望善良的他發生什麼意外,另一方面又很想讓他發生點意外,也讓他無惡不作的納粹父親爲自己的做的壞事付出點代價。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有了解過這部電影的同名小說,這無疑是個成功的作品,成功就在於他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戰爭理解戰爭,真假好壞他們都不會撒謊。一個孩子的判斷比那些所謂的成年人更加真實,更接近真相,而成年人那些所謂的野心和計劃,不僅傷害了那麼多無辜的人,還傷害了自己的孩子。一開始的那麼美好,結局卻來了個大反轉。不不過西方的戰爭電影角度確實更人性化,相比我們平時看到的一些戰爭片,只寫如何作戰英勇,卻忽略了戰爭的本質。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那些瘋狂到令人髮指的殺戮和迫害,在孩子們的眼裏被清洗的乾乾淨淨,但越是殘酷的現實就越是讓人心痛。雖然是一部帶着孩童色彩的電影,但是在本質上還是屬於一部嚴肅的戰爭電影,尤其是奧斯維辛納粹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猶太人和各國的俘虜最爲黑暗、骯髒的罪行。


這部電影試圖尋找人性的本質,卻將影片的焦點放在兩個孩子身上,使得本片的思考性和探索性上升了好幾個檔次,孩童的善良和戰爭的邪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批判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的殘忍罪行,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和惡果,我們必須引以爲鑑,決不能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更不能再容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