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什麼時候回暖?“報復性增長”有沒有?現在沒有人再關心這些問題了。所有車企都在埋頭造車、推新、賣車,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將之前損失掉的銷量補回來。如果可能,再爭取全年銷量同比增長。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大轉變?因爲,車市的拐點悄然到來,復甦時間點之早(原本以爲最早是6月)、復甦態勢之猛(部分車企實現同比正增長),出乎所有人的預計。

以上汽通用別克品牌爲例,4月零售實現68827輛,同比增長29.5%。與上汽通用別克喜提“同比大幅增長”的車企還有不少。好成績的取得,政策補貼是重要推手。伴隨“補貼”而來的是車企的同步讓利降價,且兩者可以疊加,消費者“魚與熊掌兼得”。中國車市的現狀與廣大消費者“掏少錢,買好車”的訴求存在差距,現在看來,“補貼+降價”加在一起,將差距補齊了。

當所有車企都在推行“補貼+降價”,接下來比的就是產品力、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我留意到,4月實現同比大幅增長的車型只有一種——“物超所值”的車型。當競爭日趨白熱化,需要以超越這個時代的產品來服務於當下的用戶,纔有可能立足。2021款英朗在4月出盡了風頭(單月銷量大增97%),原因就是因爲它性價比夠高。在入門級轎車上應用輕混技術,這並不多見,因爲輕混技術成本高,會抬升車型售價進而影響銷量。提升技術卻不漲價,車企現在正在進行這個艱鉅挑戰。

“後浪”這個詞最近比較火熱。“後浪”這個視頻裏面有一個“速度與激情”的場景。網上有人計算,年輕人要花30萬~40萬元纔可能真正擁有視頻中的“駕駛樂趣”。其實,如果你關注最近上市的新車,你會發現售價10多萬元的車型就可以滿足這種駕駛需求。

我看好今年的中國車市。現在車市已經是史上“價格窪地”和“物有所值”的時代,汽車品質和技術日新月異,價格逐步走低,補貼到位,新產品一浪強過一浪。我也認爲今年中國車市競爭會很好看,雖然說有“補貼”就有市場,但“補貼”對車企是公平的,要拿下最多的“補貼”紅利,征服更多的客戶,所有車企都需要拿出真功夫,比拼硬實力,拿出最好的、且能碾壓競爭對手的產品。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