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那麼一種人在你說話的時候,隨意打斷你。相信這樣的人一定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這樣的壞習慣,不僅會出現在孩子身上,其實在孩子身上也很常見。

一位寶媽之前留言說:我家兒子上小學以後有一些作業,他不會做那麼就需要我在一旁教給他,每次我把題交了一半的時候,我家兒子就會頻頻的打斷我接下來的話。

爲什麼孩子會在大人說話的時候插嘴,這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

1.對父母交談的內容感興趣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談論如何給孩子講故事,選擇什麼樣的書,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圖畫等等。

兒子聽到我們之間的談話,拿着他最喜歡的《世界未解之謎》跑在我們面前,他說那是他最喜歡的書。

這說明他對大人的聊天內容感興趣,所以他會來找你和你一起分享他的想法。

2.有開心的事想要和父母分享

當孩子身上發生了值得開心的事後,孩子會特別希望能夠有一起分享的人,這個人大多數時候是孩子眼中最爲親近的父母。孩子想要讓父母也感受到自己的喜悅,如果被拒絕或者被敷衍,孩子會覺得非常的掃興。

3.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

我們不應該對孩子不耐煩,而是要正確引導他們積極的一面,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孩子喜歡插話,這樣的家庭氣氛比較活躍,孩子可以暢所欲言。

記住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要認真思考他們的的話,只要花一點耐心和時間,父母便可以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正確地指導孩子的行爲方式。

父母該怎麼做?

1.有耐心,不要發脾氣

有一次看到兩個媽媽在樓下聊天,一個小女孩拿着一朵小紅花走到媽媽面前,她拿着一朵花想和媽媽說句話,但卻遭到母親的大聲斥責:”你沒看見我在和阿姨說話嗎?”說了那麼多次,你是不是聽不懂……”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極大,如果母親改變了她的方式,教孩子說;“對不起,我想插句話。”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2.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伏爾泰說耳朵是一條神奇的可以通向心靈的路。

當父母願意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打開耳朵認真傾聽,那麼父母離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距離也就越來越近了,對於孩子的想法的瞭解也讓父母多了很多教育的契機。

即使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這種行爲是不對的,但這也是孩子表達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不要一味責怪孩子,而是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既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又能讓保護好孩子的表達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