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故事的老照片】龍鳳礦豎井

龍鳳礦豎井位於撫順市東洲區龍鳳路東段,原龍鳳礦機關樓北,西距撫順市中心10公里,是原撫順礦務局龍鳳礦的主要採煤設備。20世紀30年代建造。豎井樓高63.1米,整個建築呈“T”形,採用型鋼建造,紅磚砌壁,外塗黃綠色油漆。豎井樓內鐵製井架上安裝捲揚機,豎井深670米。

龍鳳礦豎井俗稱“大架子”,是當時撫順市標誌性建築,曾經是撫順名片。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曾被印在糧票、紀念章、小學課本上。1999年龍鳳礦破產,豎井被廢棄。因其在撫順城市史和世界工業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2003年3月被公佈爲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05年,日本人霸佔撫順煤礦後,成立“撫順採炭所”,大規模開採撫順優質煤炭資源。位於撫順煤田最東部的龍鳳坑煤炭是撫順煤田中唯一的黏結性煤,是最佳鍊鋼用煤。1917年,商人張慎修開鑿龍鳳斜井,1918年10月剛開始生產即被併入“撫順炭礦”,稱“龍鳳採炭所”。1919年爲解決鞍鋼製鐵所鍊鋼用煤所需,日本人開始開鑿龍鳳豎井,1922年停建。爲掠奪更多煤炭資源,1934年,日本人重新開鑿龍鳳豎井並引進了最先進的德國採煤設備。

據《撫順礦區志》記載,豎井是以德國魯貝煤田的密尼斯特坦礦豎井架形爲基礎,內部裝有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一大一小的“戈培式”捲揚機,即在大滑輪的兩端吊掛上罐籠,使大輪直接與電動機相連接,相向轉動。電動機爲4025千瓦,絞車功率爲5395馬力,升降速度爲每秒8-12米,據專家考證,這些設備的質量和技術指標在當時是世界一流的。

龍鳳礦豎井建有東西豎井,西豎井爲主井,主要用於提升煤炭;東豎井爲副井,用於提送岩石、材料、人員。東豎井因其結構造型獨特,而引起世人矚目,當時號稱世界第三大豎井,1936年12月正式竣工,投入生產。龍鳳礦豎井所產煤炭運往鞍山制鐵所供鍊鐵用,佔當時制鐵所鍊鐵用煤的七成。當年日本侵略者在這裏一天最多掠奪煤炭上千噸。

新中國成立後,龍鳳礦豎井煥發了勃勃生機,爲祖國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龍鳳礦豎井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煤礦豎井,在我國乃至世界採煤史上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它代表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科技與建築的先進水平。它所反映的既是一部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史,也是我國工業發展史和世界工業文明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來源:《撫順文物》

責任編輯:佟德生

編       輯:陳    爽

版       式:於    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