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越南被中國統治的這一大段時期內,受中國漢文化薰陶,從漢朝到明朝,從郡縣制到三省六部,從二府三司到三公九卿,政治發展,經濟進步。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河內,峴港,胡志明市,木雕,菠蘿蜜幹……你想到了哪?是,那個神祕且迷人的地方,越南。確實是神祕的,不論古今,橫跨時空,越南散發着這個國家獨特的魅力。越南與我國接壤,地理位置相近,雖是一國,但國土面積比雲南還要小,劃分成幾十個省,這到底是爲何?
中國既與越南位置相近,追溯歷史,且看我慢慢道來這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公元前207年或公元前111年開始,中國統治着今越南北部、中部,長達千年的時間且幾乎處於連續統治時期,直到五代,才走向獨立。由於中間存在兩次較短時間的中斷,歷史學家將10世紀以前中國對今越南領土的統治劃分爲四個時期。
第一次北屬時期(前207年或前111年-39年),公元1世紀後,漢朝執行同化政策,鼓勵越漢通婚,加強稅收,越南直接置於漢朝統治之下。公元40年(東漢建武十六年),交州爆發了由徵氏姐妹領導的越南人大起義,第一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公元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徵氏姐妹起義,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541年,李賁起義。直到544年,李賁稱帝,萬春國政權建立,第二北屬時期結束。
第三次北屬時期(603年–939年),602年,隋文帝派遣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勢力,統治越南。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設置都護府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爲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着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第四次北屬時期(1407年–1427年),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明朝統治越南後,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對於明朝的統治越南人民被激起反叛之心,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走向獨立。
越南被中國統治的這一大段時期內,受中國漢文化薰陶,從漢朝到明朝,從郡縣制到三省六部,從二府三司到三公九卿,政治發展,經濟進步。我國的民俗文化在越南各個社會領域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延續至今。
即使越南與我國邊陲接壤,遠離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邊蕃自立的越國全方位模仿移植了我國各項發展制度。尤其要特別提一句的,是越南的行政單位劃分。這裏就不得不再繞回我們開頭的話題,即使沿襲我國各項制度,越南爲何會劃分成如此多的省呢?
越南國土形狀較狹長,不似我國國土呈匯聚之勢,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依海爾居,海上經濟優勢巨大,沿海經濟高速發展。凡事都有雙面性,沿海經濟發展的同時,狹長的國土形狀不呈匯聚之狀,也方便了有心人對政權進行割據。
政權割據,就會民不聊生,一如我國,東漢末年三國分權,魏蜀吳割據三方,烽火連天。越南領導人當然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將越南領土劃分成幾十個省,每個省份相當於我國一個縣大小。防止國土分裂,方便國家統一。
縱觀越南發展,哪一次不是因爲權利割據,政權更迭,外有諸國覬覦,內部奪權分裂。要統一就要防分裂,要獨立就要謀發展。在統一中發展,在發展中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