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朝,想必很多人都會想起那場死人無數的兄弟相殘之戰,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and變中,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也就是李淵的兩個兒子,而直接一步登天。當上了新一代太子,繼而又當上新一任皇帝。

而當時的李淵看到這個這場戰爭所造成的後果,心中十分惱怒,但是卻因爲種種原因,他不但不能殺了李世民,還得爲了自己的生命考慮,主動讓位給李世民。其實在每個朝代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就是爲了爭奪皇位,皇子之間相互猜疑下絆子。

當時李淵登上了皇位,按照慣例,第一件事就是要立下太子,他考慮了許久,最終決定立李建成爲太子,而李世民爲王爺。李世民一直在外打仗,爲這個國家打贏了很多場戰爭,於是贏得了很多民意,在公衆面前非常的有威望。李建成知道這一點,於是很防備李世民,就擔心李世民有朝一日搶了自己太子的位置。

而李世民呢,他一直都以爲自己是太子的人選,所以當他見李淵這樣下決定,心中十分不滿。但是他爲了全局考慮,深深的謀劃了一番,決定自己在其他方面一定要比李建成還有厲害。於是李世民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更加的注重了起來。

朝廷上朝廷外交了一幫好友,在民衆裏也表現得友好可親,於是全國的人都對李世民高度的好評。就在這一切都很穩定的時候,李建成開始了動作,他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合作,準備把李世民置之死地。李世民得知了這個風聲,於是也開始和自己的手下們討論,該怎麼樣去維護自己的安全還能讓自己更上一個臺階呢?

經過他們縝密的策劃,在一天晚上,李世民和他的手下隱藏在城門四周。當李建成兩兄弟一出現就圍攻他們,李建成發現後趕快逃跑,但是仍然沒有逃過李世民射出的箭,於是當場立即死亡,其他人也被李世民一網打盡。於是在這場戰爭中,李世民成爲了唯一的勝利者,也算是給他一段時間以來的默默謀劃最好的答案了。

在李淵知道這件事情以後,非常的生氣,但是也不敢去做什麼。因爲他在這場戰爭中看到了李世民的殘忍,一個能毫不猶豫殺死自己親生兄弟的人,難保不會再殺了他的父親也就是自己。而李世民的實力和能力在這場戰爭中也全部暴漏了出來,李淵爲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考慮,不得不主動提出退位,而讓李世民坐上皇帝的寶座。

也有史料說在戰爭後,李世民逼迫李淵讓位給自己。在歷代皇宮裏,父親和兒子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一邊是父子關係,一邊又是朝臣關係,兩個人都是既有關愛又有防備。所以在李世民發動這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主動讓位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畢竟還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至於爲何李淵不調兵殺李世民,這個問題以上給了理由。1、李世民征戰在外,有很多聽從與他的將士。2、骨肉相殘已經是遺臭萬年的錯誤了,他更不敢弒父。所以,李淵沒有生命危險。3、李淵幾個能幹的兒子都被殺了,在把李世民殺了,誰來繼位?李世民說到底也是自己的兒子!

所以,講到底,李淵不殺李世民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發現他只有這一個能幹的兒子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