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橘子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寶寶做錯了事情,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正確的懲罰孩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孩子到了一定年紀,難免會做錯事。對這種情況,部分爸爸媽媽會覺得寶寶還小,等他們長大後懂事了就自然會好起來,不用採取懲罰措施;但也有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不被懲罰,下次會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可是太輕的懲罰,孩子記不住;太重的懲罰,家長心疼。

今天小編教你幾招好方法,讓寶寶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培養責任心,學會承擔責任。

STEP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在小孩子的世界裏,他們並沒有形成正確或錯誤的觀念,需要通過後天的學習,逐步塑造三觀。因此,有些在大人看來是錯誤的行爲,比如亂扔玩具,在桌子上亂塗亂畫等,對孩子們來說只是好玩有趣,探索世界的行爲而已。因此,孩子需要家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

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呢?小編建議可從家長引導孩子參與到家務中開始。小編姐姐的兒子,一開始也是玩具亂扔,在牆上亂塗亂畫,喫飯弄到地板都是的孩子。但是小編的姐姐並沒有對這樣的行爲不聞不問或者打罵孩子。反而是帶領兒子參與到家務中,讓他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比如玩完玩具後要兒子一起收拾,一起去買菜洗米。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她兒子開始認識到,以前的某些行爲是錯誤的。

STEP2與孩子一起建立獎懲制度

正如俗話說的“打一棒給個甜棗。”爸爸媽媽不能只懲罰孩子,還是要建立獎勵的規則,從而促進孩子努力往好的方向發展。

因此小編建議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設立一個形式有趣的獎懲機制。爸爸媽媽在制定機制的過程中,與孩子多交流,儘量達成雙方認同的獎懲條件,保證機制得到有效實施。另外,制度形式要有趣豐富,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

比如,小編的姐姐就給孩子準備一個玻璃瓶,如果孩子今天表現良好,則放一顆紙星星到玻璃瓶裏,如果表現不好,則拿出一顆星星。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星星,孩子可以獲得獎勵。

STEP3孩子犯錯後必問的三個問題

即使參與到家庭勞動中,孩子可能並不能意識到他的行爲與觀念之間的聯繫。如果在孩子犯錯的情況下,不採取懲罰,孩子可能就會忘記這件事,下次繼續犯錯。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到他們行爲的錯誤。小編的姐姐每次在兒子犯錯後,都立刻問他以下三個問題:

1、 你爲什麼要這樣做?

2、 你覺得這樣做對還是錯?爲什麼?

3、 你覺得根據家裏約定好的獎懲制度,應該受到怎麼樣的懲罰?

在每次孩子犯錯的時候,這三個問題一定要及時問孩子。一方面,能幫助爸爸媽媽們瞭解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逐步引導孩子從他人的視角中看待問題,認識到自己行爲的錯誤。

STEP4孩子犯錯後懲罰要及時

爸爸媽媽在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懲罰一定要及時,讓孩子立刻知道犯錯的後果。懲罰的方法要依據當時與孩子共同設立的獎懲制度來實施,千萬不要隨意改變懲罰標準。這樣,纔能有效在孩子心中樹立規則意識。

當然,在教育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記得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類似“你怎麼這麼蠢”、“怎麼這麼懶”。這些在家長看來可能是無心之語的話,會給孩子留下心理暗示,暗示自己會成爲這樣的人。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啦。爸爸媽媽學會正確懲罰孩子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只有通過有效的懲罰,才能教育出一個有規則意識、負責任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