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猫腻,范闲,只有穿越过去的人,才知道啥是最珍贵的

许久未曾见过这样可爱的穿越主人公了。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类小说,如同洪水瀑布倾倒而下,大浪淘沙一般,偏偏那个小气、自私的小范大人,就那么轻轻巧巧一起身,立在了众多同侪之上。只是嘴角眉间微微带上那么一抹“无害的羞涩的”浅笑,这个特立独行的穿越者形象就真的‘立’起来了。如此矛盾的混合体。

见过像紫川秀那样平时狡猾荒唐,到了情义当头却又比谁都认真,比谁都单纯的家伙,可是没见过像范闲这样骨子里就看破了世情,有些玩世不恭的家伙:什么深仇大恨,什么父慈子孝,什么吾国吾民,落到他的眼里,都是个屁,所幸是他对待那些真心待他的人,又太多情,甚至成了他的软肋,还好,没有缺点的主人公,绝对是不招人爱的,更何况,话说回来,这算是缺点吗?

范闲,按照作者猫腻的设想和‘要求’,毫不含糊的用这种只有穿越而来,再世为人的穿越者才可能具有的洒脱,把重活的人生几十年活得果真如梦如幻,精彩万分,当真没有吃过半点亏。他不是一个英雄,也并非是枭雄,其实,回头一想,他就是一个大俗人,所不同的是,这个小市民被呼哧一下扔到了庆余年这样的穿越背景里,再加上了大大不平凡的的身世。所谓小民的善良,正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呢?则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好一点;并非是有着先天下之忧的君子胸怀,却仅仅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罢了。

看看萧峰,看看郭靖,再看看卢云,就会知道,范闲这小子距离普通小市民是多么的近,难怪给人感觉是那么的亲近,当然,所谓小说,精彩必然在虚构的部分,比如,没有几个‘普通人’能够默写出全本的《红楼梦》的。所以,《庆余年》的成功,羞涩的坏笑的小范大人,自然效应最大。可爱的主人公,当然,掩卷之后,不知为何,却有点微微的叹息,当年“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的雄壮背影,或者已经没有那样受欢迎了吧?

毫无疑问,猫腻本人是一个读书颇多的文艺青年。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红楼梦》的喜欢,就连庆余年的名字,都是来自红楼梦的判词: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而书中许多情节、场景都大得所谓“小资”意趣;章节名、卷名也都内蕴妙处;而范闲那些时不时蹦出来的冷笑话、自嘲的想法,也是扫到一片,涉及颇广。

《庆余年》通篇下来,如果说是一部漫长七季的美剧的话,猫腻这个编剧无疑是出色的。每卷都有每卷自有的冲突、重点、高潮。小范大人在他的人生当中,或练武功、或挣文名、或做生意、或谈恋爱、或当间谍、或为权臣;官场、商场、帝室,一场场险恶异常的斗争此起彼伏;武侠、谍战、军事、悬疑、言情、科幻种种题材水乳交融。最难得的是,每一样猫腻都写得似模似样,真不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