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昌平這個人,並非李柏舟一黨,而是太子一直安插在中書令身邊的棋子。所以說,太子並非看起來那般軟弱,該有的運籌帷幄還是有的,只是他這個人本質上過於善良仁義,又不肯把事情做得太絕,因此纔會顯得處處受人牽制,十分被動。

作者墨舞盈屏

《鶴唳華亭》劇中的皇帝和太子,真乃一對現世冤家。明明是對親父子,卻還要彼此相互博奕,最終弄的兩敗俱傷。

皇帝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他真的就像我們所見到的一樣,單純爲了權衡朝局而爲之,是個明智又頗具鐵血手腕的君主嗎?

同樣,太子也真如我們所看到的那般不成器嗎?

當然不是。

先看一下太子

1、在《鶴唳華亭》這部劇中,太子這個人設,在最初的十多集裏,可謂命運多舛、磨難不斷,以至於把羅晉扯出了很多的眼淚。

在幾度哭到腿顫之際,我們難免會對太子產生憐憫之心,甚至覺得他有點不堪重任,這也太軟弱了吧!

是的,連最初的我也這樣認爲。但後來發現,我錯了。太子並不軟弱可欺,反到頗具心計,而且還懂得避重就輕、適時隱忍。

《鶴唳華亭》劇中的兩處錯誤認知,我來給大家糾正一下

2、作爲一部劇裏的男一號,是不可能就這麼一直窩囊下去的,太子的忍耐勢必會有個度,一旦過了肯定就會反擊。

其實,有一處大家恐怕會忽略,甚至在認知上還會判斷失誤。

要說太子的圖謀,從很早就已發起,只不過有些過於心機,很多人都未曾料到而已。

許昌平這個人,並非李柏舟一黨,而是太子一直安插在中書令身邊的棋子。

《鶴唳華亭》劇中的兩處錯誤認知,我來給大家糾正一下

他看似幫着李柏舟對付過太子好多次,可那隻不過都是故意做出來的假象。

要想釣上大魚,相應的付出也還是會有的。想要得到李柏舟的賞識,繼而打進對方的利益核心,這也是一種必備的事先鋪墊。

也只有這樣,日後才能蒐羅到李柏舟違法亂紀的鐵證,繼而一舉將其拿下,不給他任何再翻身的機會。

3、許昌平的真正身份,其實是前朝太子的遺孤。

前朝太子在和當朝皇帝,當初爭奪帝位之時不幸落敗,後來是當朝太子的母后,暗地裏將許昌平和其母救出,最終才得以逃出生天。

許昌平一直都是太子的人。

有好多事不能只看表面,因爲有的人會藏得很深,就像諜戰片裏的間諜,明明平時與身邊人稱兄道弟,實則是要捅刀子的人。

後來許昌平因爲科舉高中探花,就被皇帝留在了身邊。從此,這枚棋子纔算真正開啓了進軍的模式。

太子的圖謀,也開始一步步呈現出雛形。

所以說,太子並非看起來那般軟弱,該有的運籌帷幄還是有的,只是他這個人本質上過於善良仁義,又不肯把事情做得太絕,因此纔會顯得處處受人牽制,十分被動。

4、太子的反攻,最終還是打響。爲了屈死的老師,也爲了那些真心愛他和擁戴他的人。

有所選擇就會有所犧牲,但爲了心中的理念,即便再難也要去執行。

就讓我們一起爲太子助力,向這個世間的一切不公和陰謀發起挑戰。

再看一下皇帝

《鶴唳華亭》劇中的皇帝,猜忌心非常重。

《鶴唳華亭》劇中的兩處錯誤認知,我來給大家糾正一下

1、顧思林當年可是助力皇帝登上大寶的人,皇帝反過來卻總想着置人家於死地。

這裏的欲加之罪自不會少,強加的莫須有的揶揄之詞,也自然會冠冕堂皇。可顧思林都認了,因爲他想保全太子。

一度被解除兵權的顧思林,並未因此就到處作妖,而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裏,以求能安度晚年。

可後來又有外族來犯,皇帝缺人統兵,不得已又重新啓用顧思林,但他依舊對顧思林有所忌憚,可謂時時不放心。

再後來,皇帝不但令長州刺史李明道押軍裹挾顧思林,以此作爲牽制。甚至藉故,將顧思林兒子顧承恩的功名也給罷除,從此還不準再踏入仕途,這分明就是要直接斷了顧家的後繼。

2、再者,明知顧思林是太子的親孃舅,皇帝還處處打壓太子,難道就不怕顧思林真的心生怨懟,起了反叛之心。

《鶴唳華亭》劇中的兩處錯誤認知,我來給大家糾正一下

顧思林此時,正在前線枕戈待旦,做爲皇帝的卻在處處掣肘下絆,還怎麼讓人安心打仗。

這不是有意在逼着人家造反嗎?真是讓人搞不明白。

還能皇帝都這樣,不喜消停,就愛瞎折騰。什麼時候玩到社稷危矣,再重整山河嗎?

什麼權衡利弊、維持朝局的平衡,像這種毫無節制的猜忌,只能讓局勢越發動盪。

真正威脅皇帝的人就在他的身邊,他想動卻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只能選擇暫時隱忍,以至於讓國之重臣盧世瑜和陸英接連慘死。

3、皇帝打眼望去是挺有威嚴,似乎也頗具些鐵血手腕,實則不然。他其實就一糊塗蛋。

好好的一片山河,後來竟被他給弄得一時風雲際會、狼煙遍野。最終好人大都嗝屁,只留下些見風使舵的宵小之輩。

你說皇帝是真蠢,還是假聰明?

算來算去算自己,這是亙古不變的大道理。有時的過於算計,其實,就是將自己給置入困境的開始。

總而言之,皇帝並非看上去那般英武睿智,更不是什麼千古明君。

同樣,太子也不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一無是處。反而處事胸有成竹,頗具雄韜偉略,也不乏俠骨柔情。

這纔是正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