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仑人心里,柴桥老街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地方,这条长1335米,宽7-8米,呈倒“L”字型的老街,犹如柴桥一枚泛黄的标签。

如今,老街的昔日繁华已落尽

而岁月留下痕迹依稀流淌

没有一个地方比街巷更能见证生活的本色

在柴桥老街,

许多人依旧守望着乡情。

修钟表的於嘉和、补鞋的董景山、弾花的杨伯官、卖种子的胡仙苗、卖生煎包的胡光明、铜匠沃南渊、裁缝梅瑞龙...

他们大多是地道的柴桥人,但也有外地来的。他们在老街长则数十年,短的也有十几年,一个个活色生香的面孔和老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故事也承载着老街的过去和现在...

如今,

他们更像是老街的守望者,

在岁月更迭中,

见证着这里的光影交错和万千风情。

52岁的胡光明每天在老街生煎店里忙碌着。他说,80年代初,街上只有流动的生煎摊,后来改成简易棚,但位置也不固定。最早在老街开生煎店的是他母亲,现在由他接班掌管。生煎店不大,也没有独特的装饰,几张桌子,器具看起来也旧旧的。店的招牌是“生煎+馄饨” ,胡光明用心做了30年,慰藉着过往食客的味蕾。

於嘉和今年74岁,他出生在上海,爷爷原来在柴桥以打铁为业。由于诸多原因,於嘉和小时候随父母从上海到安徽,64年从安徽到了柴桥。

他说,他的人生是场坎坷又奇妙的旅行。於嘉和的父亲原在上海开钟表店,他从小对钟表修理耳闻目染。改革开放那年,他就在老街租了一间街面房,开起钟表修理店。於嘉和为人和善,加之技艺精湛,修理店仍每天敞门迎客。40年来,於嘉和在老街阅尽世间万象,风淡云轻地修补着残缺的时光。

董景山今年71岁,他的修鞋店起先是老伴开的。董景山是个勤快的人,闲暇之余常常做老伴的帮手,日子一长,也成了远近有名的修鞋师傅。退休后,自然成了修鞋店的主角。几十年来,他从未离开过老街,他说,尽管修鞋的生意不如从前,但每天与乡亲叙叙旧,聊聊天,心里很亲切。

46岁杨伯官来自温州,他13岁开始就跟父亲学弹花手艺。十多年前来到柴桥,做流动弹花生意。2003年他在老街开了家弹花店。柴桥有4家弹花店,但纯手工弹花就他一家。虽然生意日渐清淡,但杨伯官相信传统的手工艺有其独特的方式存在,所以仍在老街坚守着手艺人的初心。

66岁的胡仙苗从18岁那年就跟着父亲卖种子,40多年前,她经常在老街流动卖秧苗。尝到小农经济甜头后,胡仙苗就一直以卖种子、秧苗为业。后来在老街开了店。胡仙苗的摊位和店铺里摆满了各色各样的种子,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前来购买。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她成了地道的农事通,啥时候种啥农作物,总能给顾客一个满意的回答。

在柴桥,很多人碰到沃南渊都叫南渊铜匠。沃南渊出生在老街,他只读了四年书,13岁开始做铜匠学徒,算是柴桥一带老资格的铜匠。随着塑料日用制品的大量的面市,沃南渊的铜匠生意风光不再。前些年他把老街的自家店铺租给别人,自己在薪桥北路一处楼道口,做些喷水壶之类的日用品。他说,在老街开店的日子是他一生难忘的回忆,可以说老街见证了铜匠行业的兴衰。

今年55岁的梅瑞龙从事裁缝工作已有25年,在老街开店也有14年光景。梅瑞龙做服装手艺是跟老缝学的,因他勤于钻研,现成了老街唯一的男裁缝。他的店铺边卖布料,边为顾客量身定制。生意红火了,一个人忙不过来,梅瑞龙就请姐姐来店帮忙。在梅瑞龙55年的时光长河里,老街开店的日子足以成为他以后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条老街,一段乡愁!

这世界上有很多种美

或是小桥流水,或是辽阔无垠

……

但在每个游子的记忆里

都存放着一段童年的小巷生活记忆

这段记忆,绵长而又悠远

内容来源:北仑旅游

图片来源:北仑旅游

更多精彩

宁波这碗馄饨,90岁老人坐镇,三代人30年的接力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海曙

这个神秘的宁波小山城,竟然出过6位将军,号称民国第一村!

门票免费!当王澍遇到十里红妆,6年倾力打造宁海文化新地标!

横空出世!宁波唯一玻璃天桥诞生,最详细攻略在这里!

宁波有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私藏了秋季最美的风景

欢迎在本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奖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