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繪成爲到樟木頭的遊客“打卡地”

  在滿目蒼翠的觀音山下,東莞市第八中學的學子們在鈴聲的催促下,井然有序地走向課室掀開了晨讀的課本。 樟木頭鎮是東莞唯一純客家人的鎮街,這個崇文重教的千年古鎮,在近年東莞創建文明城市、鄉村振興、美麗村居等一系列利好的政策下,古鎮煥新顏,正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目前樟木頭已經是東莞四個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的示範鎮街之一。

  記者近日從樟木頭獲悉,近幾年來該鎮累計投入4.82億元用於打造公共服務設施,包括水體治理、主題公園、核心價值觀公園、德育基地、廣告宣傳、拆除違法廣告牌、交通護欄、景觀整治等;並着力打造城市中軸線“十里景觀廊道”。 樟木頭鎮委書記周偉森說:“我們的投入有多大,老百姓的收益就有多大。 ”

  文明牆繪成遊客“打卡地”

  樟木頭官倉社區全村都是蔡姓人家,清朝乾隆年間在東莞家喻戶曉。 近年來隨着當地的投入,社區建起了一批公共設施:在第八中學的附近建起了一個大廣場,規劃了籃球場,並添置了一批健身設施;八中廣場旁邊在建的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預計在年底完工。

  每天清晨,隨着學校的鈴聲響起,該村的村民蔡伯在廣場上也隨着結束一天的晨練。 蔡伯說,自從村裏修建了廣場,村裏的老人晨練、廣場舞、小孩的嬉戲、學生們打籃球,都有了好去處。 社區活動中心開業後,村民更多了去處。 內有學子們朗朗書聲,外有人才輩出的蔡氏後人,老人說,這就是官倉村的原型。

  走在官倉的大街小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趣味無窮的宣傳文明牆繪。 從官倉社區賢達路經官倉河,一路走來,沿路一面面大小各異、內容豐富的彩繪文化牆格外搶眼。 這些漫畫內容多圍繞着“勤、儉、禮、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廉政文化、公民道德、文明禮儀,客家文化爲主題。

  “這些牆繪原本都是陳舊的牆面,樟木頭鎮以官倉社區爲示範點,利用建築圍欄進行了一批帶有樟木頭特色的繪製創作”,官倉社區的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該社區共有18面彩繪牆,面積2917平方米,文化牆全是專業美術老師手工繪製。 這些文化牆內容貼近百姓現實生活,除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外,還有獨具本土特色的客家文化、擁軍文化、生態文化等主題。 官倉社區的牆繪形象展示區,成爲到樟木頭旅遊的必去“打卡地”。

  擬在三家巷打造客家民宿羣

  官倉社區清朝時曾誕生過一名東莞首富蔡殷寶,他發跡於乾隆年間,在石龍從事油、米、建材、碼頭經營等生意,也是樟木頭蔡氏唯一載入《東莞地方誌》的名人。

  蔡殷寶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輝南、 燦南和斗南。 蔡殷寶於乾隆年間在故鄉官倉以祖屋爲中心闢地20畝,爲三個兒子建了三條巷共140間房舍,蔡殷寶的宗親後裔世代集居於此。 這三條巷子,被後人稱之“三家巷”,組成了如今官倉村的客家古建 築羣。

  如今的三家巷,仍然完好保留着客家建築的風格,古井麻石深幽巷道,巷的兩旁全是清代的水磨青磚建築,重疊瓦、屋脊雲鰲、牆頭塑龍、曲徑迴廊,雖歷經滄桑,仍氣勢非凡。

  官倉社區居委會的蔡瑞隆說,社區目前有意向將三家巷打造成一個原汁原味的客家民宿羣。

  三家巷只是樟木頭髮展全域旅遊一個小小的縮影。

  記者瞭解到,樟木頭鎮是東莞四個開展“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鎮街之一,還被評爲“廣東省特色旅遊鎮”,東莞旅遊特色城鎮建設風生水起。

  同時,該鎮還積極開展“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與美麗鄉村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相結合;圍繞大森林、純客家、老品牌等方向,精心打造旅遊產業,提出三年時間內旅遊收入、旅遊遊客都實現倍增,着力打造“國際幸福旅居小鎮”,讓千年客家古鎮再次煥發新顏。

  (責編:劉然、夏曉倫)

  來源於:人民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