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影視產業,那麼有一個地方必然不能忽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橫店影視城,曾經網上流傳着一個段子:橫店羣衆演員共計30萬,其中60%演過鬼子;全年48個劇組在排演“抗日”,一人最多一天死8次,一部30集電視劇至少拍攝4個月——— 有人誇張地計算,橫店一年“消滅鬼子”接近 10億。可見橫店在中國的影響力之大,不過最近橫店的日子似乎很不好過了。

橫店都碰到寒冬了?開機銳減45%,影視業怎麼了?

一、橫店都碰到寒冬了?

根據21財經的報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7%,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同比銳減45%。日前,演員迪麗熱巴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說自己已經七八個月沒有拍戲了,公開喊話導演,自己有時間。與此同時,《演技派》《演員請就位》等演員養成類綜藝節目全面開花。除了迪麗熱巴之外,在今年IRST青年電影展上,演員海清直言自己“沒有戲拍”。此前,姚晨在《星空演講》上說自己在最成熟的狀態下,事業陷入了最尷尬的境地。

著名導演於正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演藝圈時常用‘鯉魚跳龍門’來形容演員,因爲演員總是試圖給觀衆呈現光鮮亮麗完美無缺的一面。”於正說,實際上演員行業90%都是“腰部”演員,他們已經很久沒戲拍了,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那麼,很多人都在懷疑影視產業到底怎麼了?

橫店都碰到寒冬了?開機銳減45%,影視業怎麼了?

二、影視產業到底怎麼了?

其實,中國的影視產業似乎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艱難,我們似乎能觀察到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當前的中國影視產業在2019年似乎是屢創新高,年初的時候《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等等電影票房狂飆,年中的時候《哪吒》一舉奪魁,國慶的時候《我和我的祖國》高歌猛進,一方面是國產電影率創票房新高,另一方面中國電影產業卻似乎過得非常不景氣,這是爲啥呢?

橫店都碰到寒冬了?開機銳減45%,影視業怎麼了?

首先,影視產業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對於任何一個產業來說,其實都會有着產業的生命週期,從生命週期的理論來看,中國的影視產業進入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從一個高速成長期進入了成熟期,對於一個成熟期的產業來說,最大的特點就是產業中激進的行爲將會逐漸減少,產業中的企業數量會出現下降,產業的沉澱將會產生,這其實就是中國影視產業的現狀。之前在高速成長期所出現的大量影視作品被拍攝,到後面將會出現逐漸下降的特徵。

橫店都碰到寒冬了?開機銳減45%,影視業怎麼了?

其次,中國消費者的審美習慣已經養成。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大家經過多年的鍛鍊已經逐漸成爲了成熟的消費者,所以之前一味炫特效的無腦影視片將越來越難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我們看到這些年比較出名的影視劇其實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內涵的作品,比如說《流浪地球》有着劉慈欣這位天才作家的超宏大敘事,在這樣的情況下,影視劇對於內容的比拼已經逐漸進入了白熱化的境地,中國的影視產業內容爲王的趨勢已經形成。

橫店都碰到寒冬了?開機銳減45%,影視業怎麼了?

第三,產業的二八分化正在形成。對於中國的影視產業來說,未來的影視產業必然會出現二八分化的境地,一些真正演技高超的影星往往會接戲接的忙不過來,而另一些人往往會初選苦樂不均的現象,而這個也是產業洗禮的必然結果。

中國影視產業其實並不是寒冬,而是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全面的轉型期,這樣的影視產業你看懂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