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說

每日時評!

上至五星酒店,下至快捷連鎖,酒店業何以集體淪陷

作者:鄧海建

你以爲只有快捷酒店是“蘿蔔快了不洗泥”?錯!數千元單價的五星酒店,或許同樣折戟在糟糕的衛生狀況上。

11月14日,微博網名“花總丟了金箍棒”的博主發佈的一段視頻再度對國內五星級酒店的衛生亂象提出質疑。視頻中曝光的14家五星酒店,無一例外都存在用同一塊髒抹布、顧客用過的髒浴巾等擦拭杯子、洗手檯、鏡面等衛生亂象。而售價高達約4500元一晚的上海寶格麗酒店甚至被曝光:客房服務人員從垃圾桶裏檢出一次性杯蓋繼續給客人使用。

這大概再度印證了一個老理:規則不彰、監管失靈,沒有人可以獨活、亦無人可以倖免。說得再直白一些——在剛性他律和多方治理不到位的時候,僅僅仰仗酒店業不靠譜的社會責任,不僅快捷酒店管控堪憂,高端酒店同樣會失序失範。若干年前地板業“免檢”的前車之覆,還不足以成爲後車之鑑嗎?

這條名爲《杯子的祕密》的曝光視頻,之所以叫人憤怒而氣絕,有兩重肇因:第一,去年快捷酒店髒亂差的衛生狀況觸目驚心,已然在公共輿論場引發喧囂的議論。曾有杭州網友@愛生活的馬克君,在杭州隨機取樣了幾家快捷酒店,對它們進行了設施、環境和衛生等實測,結果令人發毛:有的塵土污垢不少,有的血跡毛髮橫生,有的噪音超標,有的毛巾殘破……痛定思痛,說好的以儆效尤呢?事發一年後,故事依然、問題依然,誰能攤手聳肩?第二,此次高端酒店的衛生狀況被晾曬在公衆面前,依然不是職能部門的火眼金睛,而是網友自發的粗放監督,儘管細節有待覈實,但真相幾乎板上釘釘。那麼,我們常規的監管,究竟是喪失了起碼的監督敏感,還是早就已然不問不管?

“一塊髒浴巾擦遍杯子和廁所”。這些高端酒店固然要接受輿情民意的拷問與譴責,公衆想問的是:相關行業監督和職能監管究竟麻木不仁到何種狀態了呢?根據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就發佈的報告顯示,快捷酒店消毒水平有待加強,相關行業標準仍未出臺。報告針對國內三星至五星級酒店和經濟連鎖酒店設施清潔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酒店衛生程度基本和其價格呈現正相關的關係”。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高端消費者似乎略有慶幸。不過,昨晚的這段爆炸性視頻,大概徹底澆滅了這種“僥倖”。市場失靈,誰也別指望能花錢買平安、花錢買自律。

面對這種儼然成風的驚天醜聞,妄想讓服務員集體背鍋怕是糊弄不了民意的。其實,最叫人憤而難平的是:面對快捷酒店到星級酒店的衛生失守亂象,除了網友的民間調查曝光,有什麼常態的體制機制能倒逼出規範有序的衛生狀況呢?換句話說:枕套怎樣算合格、毛巾怎樣算違規,面對這些具體而微的現實問題,“國標”在哪裏、監管怎發力?

一塊抹布承包整個衛生間的噁心橋段,不是自去年開始,也不會在今年結束。有數據說,2018年國內旅遊人次有望突破60億,大衆旅遊時代已然來臨,這大大刺激了國內酒店業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內,全國共有超過8000家經濟型酒店開門迎客。品牌酒店、國際酒店、連鎖酒店……在這個龐大的產業鏈上,於衛生環節來說,且不談低端酒店,星級酒店基本都有客房清潔程序與衛生標準,國家亦頒佈過《旅業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規程》等。問題是,誰監督、怎樣監督?誰執罰、何以執罰?問到最後,真正的問題就兩個:一是這些家規或行規的層級太低,執行率如紙上畫餅;二是低階的規矩和混亂的現實是兩層皮,監管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長遠來說,面對如此混亂的酒店行業,表態毫無意義,也許只有健全的制度和成熟的監管方能給民衆定心丸吧。(鄧海建)

北青報:別讓“有空見一面”成現代人的奢侈品

"如果還有人願意從東城跑到西城,和你喫一頓不談事兒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了。”曾有人這樣描繪大都市裏的人際交往。你有多久沒和朋友坐在一起,喫一頓氣定神閒又不談事兒的飯了?上一次打電話和別人聊工作以外的事情,又是什麼時候?在社交網絡平臺高度發達的今天,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卻變得越來越難以回答。

微博裏最近一個關於“近年來我的朋友數量”的話題討論引發了網友的吐槽。有人調侃說,身邊好友的數量就像頭上的髮量,越來越少。而導致朋友越來越少的原因在哪裏?我想無非有兩個:一是我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太大,每天都在爲了工作和生活而苦苦奔波,確實沒有時間、精力和心情去和朋友聯繫;二是當我們難得地獲得休息的時間,又忙着玩手機、打遊戲、追劇追電影,又失去了和朋友聯繫和聚會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朋友是需要經常聯繫的,對彼此的工作、生活現狀多些瞭解,然後彼此的感情纔會越來越密切,越來越深厚。儘管我們可能因爲中學同學、大學同學、同鄉、同事的關係而爲彼此的友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可否認,這種友情也會隨着距離和時間的遙遠而慢慢變淡。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手頭緊張需要資金週轉,或者是臨時有事需要幫忙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身邊的朋友”而不是“遠方的朋友”的原因。

以前講究“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現代年輕人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個性,能夠在工作和生活中交到真朋友的概率變得越來越低,如果有了朋友再不好好維護,最後可能真的要變成“孤家寡人”了。從情懷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朋友,當我們遭遇工作煩惱、事業挫敗、戀情告急的時候,朋友是我們傾訴的港灣,我們可以在朋友那裏得到精神的撫慰。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即便爲朋友兩肋插刀已經算是過時的思想了,但是我們在很多時候確實需要朋友的幫忙。所以不管是從情懷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友到用時方恨少”還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才能交到新的朋友,並且維持好舊的友情?除了真誠、理解、尊重等等這些“傳統藥方”之外,有意識地從個人封閉的小天地走出去,把目光從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的上面移開,多和朋友聯繫,多參加一些朋友間的聚會,有事不要總是微信留言,而是打電話讓對方聽到自己的聲音,或者是約個時間見面聊,讓彼此感覺到真實的存在,而不是一種虛擬化存在,無疑是值得每個人嘗試的辦法。

中青報:不必把少女讀物當作洪水猛獸

比起擔憂“曖昧情感”,家長們更應該重視孩子們可貴的思考,並及時進行交流和教育。只要形成了正確的閱讀觀,又何愁孩子們不能從讀物中有所收穫呢?

據《北京日報》報道,少女讀物“意林小小姐”書系眼下在小女生中間很火,受到很多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喜愛和追捧。家長們的意見卻不統一。有些家長不僅不認可,還採取撕書、藏書、拉電閘等手段“禁讀”,引發了家庭內部的糾紛。

家長們的反對意見看上去不無道理。一位家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意林小小姐”涉及男女曖昧情感,格調不高,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極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容易受到負面影響。

因此,對部分家長的焦急心理,不妨抱有一分同情與理解。只是,如何界定部分家長口中所說的“曖昧情感”“格調不高”?這就涉及文學作品的鑑賞問題了。誠如一些“意林小小姐”的小讀者所言,這套圖書確實有不少言情的成分,描寫了男女生之間的情感關係。但是,這算不算“少兒不宜”?恐怕,我們更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

如果少女讀物對男女情感的描寫太過直白,完全不加掩飾,甚至提及性行爲等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那麼,家長和有關部門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防止孩子們受到不良影響。而如果少女讀物只是談及正常的男女交往,或者是愛戀異性的心理,則不應被社會當作洪水猛獸。對此諱莫如深,只會引來孩子的反感,甚至激發其不該有的好奇心。

實際上,許多文學作品,即使是那些經典的名著,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合適”的內容。例如,《三國演義》裏有不少戰爭和暴力的場面描寫;《紅樓夢》中對感情的描寫恐怕要比“意林小小姐”細膩得多,也更容易引起孩子們的遐想。問題不僅在於孩子們讀了什麼,更在於家長和老師們如何正確引導。

事實上,孩子們並非如某些家長想象的那樣懵懂無知,他們擁有自我淨化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孩子在網上吐槽,某部少女讀物的劇情是“真無語,兩個人打死幾十只老虎,還沒用武器,那章看得我想打人”。也有孩子認爲,某些讀物讀起來跟歷史不一樣,疑惑古風小說“是不是可以亂改歷史”。可見,比起擔憂“曖昧情感”,家長更應該重視孩子們可貴的思考,並及時進行交流和教育。只要形成了正確的閱讀觀,又何愁孩子們不能從讀物中有所收穫呢?

“書裏寫的都是校園發生的事情,講的是我們的生活,裏面的人物不會訓我。”一名小女孩在談到少女讀物時如是說。小學階段的孩子,需要趣味性的閱讀,而不是一味地說教和灌輸。這可能是“意林小小姐”帶給我們的重要啓示。在爲書中內容感到糾結的同時,家長更應該認識到,只有珍惜孩子的閱讀興趣,才能達到更佳的閱讀效果。家長和老師大可細心觀察孩子的閱讀取向,再不動聲色、見縫插針地推薦一些既有趣味又富含知識的書籍或影視作品,幫孩子拓展閱讀,引導孩子讀好書。

小尾

編輯丨作文君

來源丨網絡

我們尊重原創,因無法查明原出處,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掃碼關注,每天都有知識乾貨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