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了麼”】

近日,應採兒曬齣兒子Jasper的語文作業,瞬間刷爆全網,笑翻網友。


在這份作業中,Jasper用“幫助”和“浪費”造句:“我幫助我的媽媽拍照。我每天浪費金錢。”

兒子的“調皮”,老母親會心一笑,連連誇讚“好句,好句。”


火眼金睛的網友們,饒有興致地細品這兩句話:

“Jasper被迫營業幫拍照,好歡樂的母子。”

“春哥曾教育Jasper不要拿人家的錢,所以小傢伙只好‘浪費’自家的。”

“幫媽媽拍照=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悟性太高!”

“Jasper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比喻腦洞大開,別具一格,太幽默了!”

其實,早在陳小春帶Jasper參加《爸爸去哪兒》時,Jasper就因“軟糯暖男”的高情商收穫一票迷妹,風頭直接蓋過山雞哥。


節目中,包貝爾女兒餃子拒絕喫飯,Jasper化身“暖心大哥”,先是溫柔地哄,接着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動物要喫飯,人更要喫飯,不喫飯人就會死呀!”在Jasper的努力下,連包貝爾都沒轍的餃子,竟主動喫起來。


有一集爸爸們出海捕魚,要和孩子們分別幾小時。因爲想爸爸,嗯哼難過地哭了。僅大幾個月的Jasper秒變“知心哥哥”:“沒關係的,我也沒爸爸陪。”還求村長:“要不你給他一個巧克力,可能他就好了。”


小小年紀就懂得安慰、照顧他人的“暖男”Jasper,等到大家都離開,自己卻一個人趴在欄杆上偷偷抹淚,懂事的模樣實在惹人憐愛。


暖男Jasper不僅情商高,更是十足的“捧場王”。

節目中,他有次生病胃口不好,喫東西沒味,但對村長做的飯,依然微笑着說:“好喫”。


許多網友驚歎陳小春和應採兒這兩個“爆辣椒”爲啥能養出Jasper這麼一個“小甜椒”:獨立、幽默、懂事、高情商,甜到人心坎……到底有什麼“奇特養料”?


一個家庭中,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要想花朵絢爛綻放,首先根得“優質”。父母是孩子看世界的眼睛,孩子的成長軌跡中到處都是父母的影子。

有愛的家是最好的土壤

一次造句“翻車”,網友驚歎Jasper“鬼馬精靈”的同時,更佩服這對母子“融洽”的相處模式。一個敢寫,一個敢誇。


娛樂圈中,應採兒是出名的直率、敢說,在節目中經常頻出金句,笑翻衆人,耳濡目染中Jasper也養成這種幽默的可愛性格。

而一個歡樂的媽媽,一定來自有愛的婚姻。


“朝天椒”陳小春,脾氣暴,經常擺臭臉,但被“小辣椒”應採兒一嗆,就成了“妻管嚴”,所謂一物降一物。兩人甜蜜的感情,盡在兒子眼底,有愛的婚姻是孩子成長的肥沃土壤。

某次採訪讓陳小春談論老婆的優點,他說:“她能管住我,要我幹嘛我就幹嘛。”

都說陳小春怕老婆,但他卻說:“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陳小春的演唱會,更是大型撒狗糧現場。有次演出,本來“認真”在臺上唱歌的他,看到老婆邊唱邊誇張搞怪,瞬間笑容綻放,滿滿寵溺。

去年臺北演唱會,陳小春現場公佈二胎喜訊,感謝老婆的辛苦付出。坐在臺下的應採兒“炫耀”地摸着肚子,回應老公。有愛的相處模式,甜翻旁人。


《爸爸去哪兒5》有期節目邀請媽媽們一起參加,應採兒給陳小春送早餐,一見到老公,秒變迷妹,立馬遞上筷子,幸福洋溢。

應採兒曾經說過:“做老婆要用腦。”暴脾氣的“山雞哥”在老婆眼裏卻是個需要被照顧的大男孩。

夫妻倆日常撒狗糧,Jasper從父母的蜜罐子裏,感受到愛和溫暖。


孩子善於模仿,只有真正見過愛的孩子,才能學會愛別人。

應採兒、陳小春夫婦雖然人前光鮮,但在孩子面前始終是普通的父母。

應採兒堅信“三歲定八十”,對兒子的的教育從不吝嗇時間。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地抽時間陪伴Jasper。沒有繁複的說教,帶孩子親身體驗,讓孩子在體驗中習得成長。


她“虎媽”的性子下,滿滿都是愛的引導。

一期節目中,Jasper輸了遊戲很難過,孩子的勝負心都強,對輸贏很在意。


她看到兒子的失落,語重心長地開導他:“人生不是每一次都會贏,有時候會輸,有時候會贏,開心就好。”


沒有指責,沒有訓斥,微笑地化解兒子的心結,引導孩子坦然接受失敗,是智慧的挫折教育。

當Jasper想買鋼琴,她沒有盲目接納孩子的興趣,而是說:“這個太貴,不能隨便買。等你學好,這就是獎勵你的禮物,只有努力才能獲得。”

因爲愛你,纔要教你做對的事。從小讓孩子知道“來之不易”,讓他懂得“珍惜”,纔不會肆意揮霍浪費。

家庭和諧是孩子成長的溫牀,有愛的教育則是孩子成長的航標。


用錢富養,不如用愛滋養。一個在愛中吸取養分的孩子,才能長成愛的模樣。

美好的事物值得“浪費”

對Jasper造句的高覺悟,有網友這樣解讀:“給媽媽拍照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生命中的美好值得浪費時間。”

我陪你長大,你伴我到老。讓孩子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浪費”時間,但真的值得。

曾看到一個新聞,讓人暖心不已。


甘肅定西,一個四歲萌娃在地裏幫大人幹活。種土豆、壓地膜,動作熟練,樣樣拿手,不亦樂乎。父母幹活時,他在一旁看,久而久之就學會了,面對孩子的熱心“幫忙”,父母沒有拒絕,一家人樂在其中。

從小願意爲父母花時間的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感恩”的蘊意。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對”的事情上:學習、看書、考試。

孩子看到媽媽洗碗、拖地想來幫忙,媽媽一口拒絕:“這哪用得着你幹,去去去,趕緊學習去。”

看到爸爸辛苦一天,倒在沙發上,想給爸爸捏捏肩,捶捶腿,爸爸堅強地說:“爸爸不累,你趕緊看書去。”

父母總把最堅強的一面展示給孩子,一味地付出,不知“索取”,殊不知“示弱”更能讓孩子感到“被需要”的力量,做一對“懶父母”,多“花”孩子的時間,他才能明白父母的不易,從而更有擔當。

前段時間,一個8歲小學生學做菜的視頻,贏得網友紛紛稱讚。疫情在家,爸爸給孩子制定了“廚房小達人計劃”,孩子欣然答應。


爸爸手把手教兒子燒火、備菜、切菜、炒菜、放佐料,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孩子就解鎖了新技能,跟爸爸學會了30多道菜!


煎蛋、炸春捲、包餃子、炒飯、炒蘆蒿… 隔着屏幕都能聞到誘人的香味。孩子做的飯,自己喫的香,父母喫的更香。


不要小瞧孩子的潛力,他也是家庭的一員,他渴望被愛,更希望被需要。一個學會愛父母的人,更能體會愛的深意,從而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時間就是金錢,一個願意爲父母浪費“金錢”的孩子,纔會懂得感恩,真正伴我們到老。

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啓蒙學校,在這所學校裏,孩子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理解愛、合作、尊重等含義;從父母的教育理念中,學會自強、獨立、感恩。

只有在愛的土壤上,施以愛的養料,沐浴在愛的陽光下,孩子才能真正學會“愛”的含義,擁有愛的能力,從而將愛傳遞。

愛這個動詞,從來都應該是相互的。

“家長會了麼”】

返回體育首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