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蔣夢婕的這種焦慮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體現,因爲追求事業和夢想的緣故,很多年輕人都在外面工作拼搏,和家人見面一年也才這麼幾次,而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總會難免擔心父母的身體。看《我家那閨女2》,蔣夢婕的家庭應該是最讓大家所羨慕的了,她有開明的父母,父母的思想十分超前,給了她很多的自由。

原標題:蔣夢婕看心理醫生,被判定爲過度臆想,可這何嘗不是大家擔心的事

看《我家那閨女2》,蔣夢婕的家庭應該是最讓大家所羨慕的了,她有開明的父母,父母的思想十分超前,給了她很多的自由。

例如,蔣夢婕跟的是媽媽的姓,因爲爸爸覺得不管是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都是自己最乖的女兒,於是在入學之前就給她改徐姓爲蔣姓。

再例如,現在有很多父母會着急孩子的婚姻問題,希望孩子早早的步入婚姻,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身邊有丈夫和孩子,但這種想法是與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相悖的,目前很多年輕人就這個問題會與家庭有許多矛盾。

但蔣夢婕爸爸卻不,他說隨意蔣夢婕挑選自己人生的狀態,結婚還是不結婚都沒有關係,只要她自己快樂就好。

不希望女兒在最能夠享受生活的那些年,因爲家庭啊,孩子啊去進行貸款,讓自己早早地背上了擔子蹣跚前行。

蔣夢婕爸爸這種超前想法,真的讓許多90後都歎爲觀止啊。

面對生死,蔣爸爸表現得也非常豁達。

直接和蔣夢婕說了希望自己老了以後能夠快快地死去,不要給孩子留下太多負擔。

大概因爲父母的這種豁達,反而讓蔣夢婕愈加不安,因爲蔣夢婕在10歲到18歲這段成長的日子都在外讀書沒在父母身邊,畢業以後又一直忙於生活,這讓蔣夢婕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的不足。

尤其父母已經快60歲,蔣夢婕想想自己能夠和家人相處的時候最多也只有20~30年的時候,日積月累地讓蔣夢婕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看心理醫生的時候,蔣夢婕就把自己的焦慮說了出來。

在和父母聯繫的時候,父母沒有接到自己的電話時,她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是不是父母那邊出了什麼問題“非常擔心父母會突然離開自己”。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想法常常盤踞在蔣夢婕的腦海中,這已經成爲了她的心病。

心理醫生說蔣夢婕這種情況已經有點過度臆想了,在不知道實際發生什麼事情的情況下,想到了許多最壞的結果,讓她放寬心一點。

其實蔣夢婕的這種焦慮在很多人身上都有體現,因爲追求事業和夢想的緣故,很多年輕人都在外面工作拼搏,和家人見面一年也才這麼幾次,而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總會難免擔心父母的身體。

所以蔣夢婕在空閒的時候都會多抽空陪伴父母,以儘自己的孝心。

有人和蔣夢婕有一樣想法的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