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匮乏感、恐惧感、个人喜好时,就会变得很客观,就会理性对待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对待一个冰淇淋也是如此,现在物质如此丰富,孩子们什么都不缺,冰淇淋也不是什么稀缺的东西,并非是童年生活的标配,如果孩子没有受父母影响,对他而言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你看到别的孩子吃冰淇淋,你会羡慕吗。

夏天到了,又到了争论“要不要给孩子吃冰淇淋”的季节,又会有一些人写各种可以吃冰淇淋的理由,写的非常高大上,初看真的是非常客观又有逻辑,让大家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背负心理负担给孩子吃冰淇淋了。

其实,那些言论咋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有很多漏洞,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多想一想,因为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可以吃冰淇淋的理由罢了,只要有人说可以吃,有人支持就够了,更何况人家外国小朋友都在吃呢!

昨天遇到一个中医粉爸爸,他说跟孩子约定,一个月吃2次冰淇淋,每次吃完喝点姜枣茶,因为他觉得孩子童年不吃冰淇淋,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类似的话,时常听到,很多中医父母面临着这样的矛盾,看着别人孩子吃冰淇淋,自己孩子没有吃,感觉很愧对孩子,觉得孩子太可怜了,一边又担心寒凉伤脾胃,好纠结呀!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认为的童年,我们认为的孩子世界,是我们内心不安的投射。

我从来没有主动给孩子喝过冷饮、买过冰淇淋,也没有提及过这件事情。孩子参加各种小朋友聚会,有些小朋友会分享冷饮、冰淇淋,孩子也是自然而然接受,但从未跟我要求过要买,昨天我特意问他这件事情。

“宝贝,你觉得童年不吃冰淇淋,会是一种遗憾吗?”

“妈妈,什么意思?”

“你觉得不吃冰淇淋,会不开心吗?”

“不会呀!为什么会不开心呢?”

“你看到别的孩子吃冰淇淋,你会羡慕吗?”

“不会呀!”

孩子对于冰淇淋并没有渴望,或许与我的态度有关,因为我从来不觉得冰淇淋是童年的标配,虽然知道冰淇淋对于孩子脾胃不好,也没有把它当做猛虎野兽,因为所有的特意压制背后,都会有反抗。

我们对于食物的感情,很多时候是源自食物背后的故事,很多人心情不好时,喜欢吃冰淇淋,并不是冰淇淋多么无可替代,而是曾经背后的故事无可替代,每次吃这个食物,就会找到曾经那个放松愉悦的感觉。

我每次吃南方细面条时,心就变得特别安静,因为记忆中妈妈经常给我煮这种面条,每次吃面条,都会感觉到妈妈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所以遇到心情烦躁不安,不知道怎么办时,会给自己煮一碗这样的面条。

我的小孩每次吃馒头都特别有幸福感,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太多与馒头有关的快乐故事,当我在给孩子健康美食时,会特别用心陪伴他,给他带去欢乐,希望在他的记忆里对于健康食物有更多快乐的记忆,希望未来在他沮丧时,能够自然而然选择健康食物,有助于他身心健康,更快恢复心情。

当我们用冰淇淋、零食奖励孩子时,就给孩子“冰淇淋、零食是美好东西”的暗示,因为奖励的东西,在孩子看来都是美好的东西,所以很容易恋上这种感觉,甚至有些孩子长大后,遇到挫折时,会狂吃零食来缓解心理压力。

孩子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当我们对于某个东西曾经有匮乏感时,会本能希望给予孩子;当我们潜意识里喜欢吃某种东西时,我们也会本能想分享给孩子;我们对于某个东西的不安和害怕,也反应过激保护孩子,这些都是为人父母的本性。

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匮乏感、恐惧感、个人喜好时,就会变得很客观,就会理性对待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对待一个冰淇淋也是如此,现在物质如此丰富,孩子们什么都不缺,冰淇淋也不是什么稀缺的东西,并非是童年生活的标配,如果孩子没有受父母影响,对他而言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孩子状态好时,阳气充足时,他特别想吃一根冰淇淋,那就顺其自然,不需要添油加醋。

如果孩子状态不好时,脾胃无法再承担一根冰淇淋时,那么就要好好跟孩子沟通,不需要用吼和恐吓,而是坚定而温柔告诉孩子一个客观事情。

不需要觉得愧疚,因为孩子从小就要接受一个事实“学会取舍”,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不会事事如意,而我们要学会适时放弃,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就是一个天使,他比我们更懂事和自律。

一位拥有足够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不会一个冰淇淋,而让童年留下遗憾。童年真正的遗憾,是我们太忙碌、太浮躁了,无法好好陪伴孩子,让孩子失去爱的源头。孩子并不会因为拥有足够的物质,就可以弥补他缺失的爱。

夏天到了,与孩子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具体可以点开这篇文章《 孩子,为什么要喝热水,不吃冰淇淋? 》只听不给孩子不讲道理,孩子的领悟力超强,潜移默化,有天他会成为家里的中医老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