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主要的主食就是小麦和水稻,事实上,小麦虽然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达到了几千年之久,但是最早小麦并不是我们国家所驯化的,而是3000多年前从西亚地区传入我国的。
而在小麦传入我国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粮食作物,北方的粮食作物是粟和黍,南方的则是稻,也就是说在小麦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自己原本的粮食作物和烹饪方法。
而随着现代许多面包店的火爆,让许多人产生了一个思考,那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种植小麦的几千年历史,那我们号称吃货的老祖宗们,为何却没有和西方人一样发明出面包这种东西呢?
一、受制于历史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烹饪方式
一般的说法都是认为小麦在1万多年前就已经被西亚的人民所驯服,也就是说,在西亚人的眼中,小麦是他们第一种被驯服的可以食用的粮食作物。而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其实已经有了能够食用的粮食作物。
那么在当时都得到粮食作物之后,大家最先想到做的事情应该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想办法把这些能够吃的东西进行加工处理,再经过烹饪进入自己的嘴中,为自己提供能量支撑生活了。
而正是因为最初训练服的粮食品种不同,所以导致中西方的烹饪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西亚人的烹饪方式其实就是烤制,因为那里牛羊肉多的原因,所以他们对于任何能够食用的东西都是想要先经过烤制这种烹饪方式进行实验的,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烹饪方式一直都是蒸或者是煮,总之都是和水有关。
而且在几千年前麦子传入我国的时候,传播者也只是把这种东西带进来而已,并不是把所有与之相关的烹饪方式以及种植技术方法传入我国,所以我们在处理这种食物的时候,所选择的就是用已有的加工方式把这些麦子粒化,做出来的是粥和饭,而且这些做出来的吃食由于受限于技术,使得它们的使用价值并不高。
再加上当时小麦种植技术也是十分的低下,所以当时它只能算是一个辅助食物,直到后来逐渐的演变出了适合我们国家土地种植的麦种之后,它才有了实用的价值。
而在它有了实用价值,慢慢过渡到粉食,由于受蒸煮的烹饪方式影响,于我们来讲,随之而出现的粉食也只是面条馒头饼之类的食物。
而且最开始发酵制作成的面包的口感和现在根本无法相比,最早的面包口感就如同砖头一样,相当的硬,这恐怕只有当地那些没有任何食物可吃的人们能够接受这种面包。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有了面条和馒头食用的来说,即使把这种比较新奇的食物传过来,我们也不会轻易接受。
二、饮食习惯的因素导致不会有发明面包的想法
在小麦没有传入我国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工具。我们烹饪方式主要是蒸和煮,而且还为此发明了一些类似于现在的锅碗瓢盆之类的半圆形中空厨具,后来更是出现了勺子和筷子,这两样应该是为了传入中国的小麦所制成的食物而发明的,也就是说在小麦传入我国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不会产生面包这种食物,因为当时的我们根本没有烤制食物的想法。
在这方面西方就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食物一般都是烤制而成的,而且他们并没有什么用来盛食物的器皿,所以他们烤成面包之后直接拿出来吃,不用饮食工具来盛,他们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就是如此的。
因此,其实就算是我们更早地发现了小麦这种食物,也不太可能创造出面包这种东西。就像是我们现在所吃的囊和烧饼之类的食物,也是从西域传来的,而不是我们自己发明出来的。
西方面包的口味普遍比中国的主食口味多的多,这是因为他们除了面包这一主食以外,就只有各种动物的肉可以作为主食了,作为非常稀少的主食之一,为了不被厌恶产生新鲜感,就只能在口味和形状上做改变了。
而中国的主食花样繁多,几乎是数不过来的,所以在口味上就不会做出过多的改变,毕竟如果吃烦了的话可以换一种,而不像西方只能换一种口味,不能换一种食物。
而且我们的饮食分化比较厉害,饭菜都是分开的,且每一顿饭十只中都要包含饭和菜两种东西,并且品类多样不会重复,这样有利于激发食欲,更加注重口感而不是形式。
西方的饮食相对比较单一,所以他们更加注重饮食礼仪,吃饭的步骤都是差不多的,面包这种食物更是贯穿于各道菜式之中
总结
总得来说,中国小麦的历史虽然长久,但是比不上最先驯化的西方国家的历史长久。而且在最开始产生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和西方的不同,即使我们最先驯化了小麦,也没有太大的可能性比西方更早的制造出面包。
不过虽然我们不能第一时间发明出面包来,但是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到文明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即使是相隔千里的人发明的食物我们依旧可以第一时间吃到,所以也就不必纠结于这种东西究竟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最新发明出来的问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