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听到一些患者或家属讨论我们科的护士,爱是双向流通的,我们的关怀病人是能够感知的,进而也会回馈到我们身上,让我们有满足与成就感,护理的职业是枯燥的,许多人只是单单看到我们打针,发药。因为冠心病、陈发性房颤发作经常来我们科,在之前每一次住院期间,他总是笑呵呵的,看到我们医生和护士第一句总会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会记住你的名字的,谢谢你们”而我们在早上做晨护,扎针或是发药的时候也喜欢和他多聊几句“爷爷,吃的什么饭呀,现在是谁在这照顾您呢。

南阳医专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新入职护士 胡芯苒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这不仅是对我们职业形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我们职业素质的要求。在英文中有一个使用率颇高的成语:魔鬼在细节中。意思就是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说的是:天使也在细节中。护理的细节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关爱患者,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下搀扶,都将会成为护患真心相待的开始。

而我们怎么可以做到在细节上真正的去关爱患者呢?我的老师告诉我“把自己想做是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揣摩、感受他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够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理解他们的行为。”

有一天早上上班时听到嘉惠姐对坐在走廊椅子上的人熟稔的打招呼,我抬头望过去只见一个老先生坐在那里,他也带着温和的笑容。后来交班查房时,看到那病人已经躺在床上,东西摆的整整齐齐,很有条理。大家都很热情的和他聊天。显然大家都认识他,直觉告诉我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一个故事,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提出了我的疑问。“他是谁?”嘉惠姐便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老先生曾是一名军人,正因为军旅生涯的洗礼,他看起来很高大但是温和,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腰板挺得很直,步子铿锵有力,言行举止中无不透露出军人特有的气质。因为冠心病、陈发性房颤发作经常来我们科,在之前每一次住院期间,他总是笑呵呵的,看到我们医生和护士第一句总会问“你叫什么名字,我会记住你的名字的,谢谢你们”而我们在早上做晨护,扎针或是发药的时候也喜欢和他多聊几句“爷爷,吃的什么饭呀,现在是谁在这照顾您呢?昨晚睡得怎么样呀,今天输水的话扎这个手好吗?.....”

有一次他意识不清了,住在抢救室里面,那天夜班的时候,我们从心电监护上看,他的心率显示为室颤,值班的护士一边喊医生一边迅速奔到了他的床边,有条不紊的抢救,一直到心电监护显示正常,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在那个不眠的夜晚,看到他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为90%,连忙去他床边巡查,听到嗓子里似乎有痰,用听诊器听听肺部,也有痰鸣音,于是给予他吸痰护理,每个小时我们都过去看看他的各项生命指征,每隔两个小时给他翻身一次,一个大高个的军人,每次给他翻身我们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直到第二天白天他慢慢的苏醒,在那个炎热的大夏天,护士的背后留下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汗渍。但是看着他由昏迷变清醒,由只能卧床到可以独立行走,我们的心里也是充满了快乐。做护士最满足的一个瞬间就是看着自己管的病人慢慢的好转,康复。在他出院的时候送给科室了一束花,花香在走廊弥漫,正如我们的付出也总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今天我是以一位局外人的身份来转述这个故事的,在我们心血管内科二病区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平凡的感动。爱在点滴的细节中。经常听到一些患者或家属讨论我们科的护士,爱是双向流通的,我们的关怀病人是能够感知的,进而也会回馈到我们身上,让我们有满足与成就感,护理的职业是枯燥的,许多人只是单单看到我们打针,发药。但让病人感受到我们润物细无声的照顾,让他们能够开开心心的出院,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