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09: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鄭劍佩

鄭巨樂和工程師在交流工藝。

在智能化時代大趨勢下,機器換人已成爲不可阻擋的潮流,自動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目前,樂清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對機器人需求高速增長,尤其是工業機器人市場更爲成熟,增長迅猛。數據顯示,去年9月至今,樂清自動化行業銷售額達17億元。

覆蓋電子電器產業鏈

11月14日上午,一臺接插件7代設備從樂清市安儀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運往本地的一家公司。這臺並不起眼的接插件設備價值20多萬元,而這個接插件7代系列中,最貴的賣到30多萬元。

“這臺接插件7代可以代替120人的勞動力。”提到接插件自動化的發展,該公司負責人趙安儀打開了話匣子。趙安儀從事自動化行業已有18年,現在樂清從事自動化裝備行業的三四十人都跟他學過。自動化裝備早年從日本開始,後經臺灣引入大陸。“2000年參展看到自動化接插件設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趙安儀說,當時樂清工業自動化還處於一片空白,自動化裝備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起步。

“回來後,我聘請專家團隊開始研發自動化設備,當年接插件自動化1代就生產出來了。”趙安儀說,不過技術並不完善,後來經過改造升級,逐漸完善技術,到了接插件自動化7代,已經能完成折彎、咬花等各種功能,價格也從最初的每臺4萬元升級到30多萬元,現在一年產值可以達到1000萬元。

近些年,樂清自動化裝備行業迎來雨後春筍般發展,目前全市共有300餘家,產品應用於自動化整機,如電子電器、模具、製冷、鑽頭和農業等領域,市場已遍佈全國各省市,並部分出口國外,形成一個在國內外具有相當知名度的產業。

樂清九易自動化科技負責人林昆龍從事自動化裝備多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這幾年隨着機器換人的步伐加快,自動化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以往在電子行業線束加工過程中,線材剝皮、扭線、沾錫、打端,及穿塑膠殼、檢測等一系列煩瑣的程序,現在一臺機器就可以實現,公司的全自動穿膠殼機可以解放幾十人的勞動力,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力。”

經過20來年的變化,隨着樂清電子電器的快速發展,自動化裝備在電子電器行業中普遍有了長足的發展,自動化裝備產業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基礎件、通用件和關鍵零部件,現在樂清的自動化裝備產業集聚,已開始井噴式發展,對區域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技術升級走向國內外

走進國美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公司負責人鄭巨樂站在一臺自動化設備前,跟工人交流空調製冷設備上的四通閥製作工藝。3000多平方米的廠房裏,只有四五個技術工人。看到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的疑慮,鄭巨樂笑着說:“公司主要生產製冷設備,自動化裝備都銷往外地,半個月前有一批價值600多萬元的自動化設備剛發往安徽,工人也都被派到外地調試去了。”

鄭巨樂1995年開始在廣東從事自動化裝備,1997年回到樂清,也把自動化裝備技術帶了回來。“我最先是做金具行業的自動化裝備,但金具行業跟製冷行業的原理相似,後來就轉到製冷行業一直做到現在。”值得驕傲的是,鄭巨樂研發的截止閥,其他幾家競爭對手已經研發了10多年,但鄭巨樂笑到了最後。如今,截止閥已在格力、美的和浙江三花等多家公司試樣,預計月底可以量產,“這個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技術含量很高,研發了6年投入了200多萬元才成功的。”

正是在技術研發上的孜孜不倦,樂清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裝備企業走向國內外,搶佔了更多的市場。

“這臺自動化元器件焊接設備,這兩天要發往日本富士在大連的生產基地。”溫州天基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滬錦專門製作自動化焊接裝備,這臺機器價值30多萬元。“這是自動化焊接裝備的最新版,已經是第三代了。”楊滬錦說,與以往自動化設備不同的是,這臺不僅完成了機器換人的步伐,還可以進行大數據聯網,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數據採集,對品質實時管控分析,產品一致性更高。

如何提升品質,成爲楊滬錦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而他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技術改造升級,產品不僅在國內佔有一席之地,還跟國際知名企業施耐德、ABB、三菱、富士等合作,出口印度、伊朗、巴西等國家。

抱團發展搶佔未來市場

鄭巨樂不僅是國美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還是樂清市自動化行業協會會長。他說,未來自動化裝備行業主要往智能化和數據化方向發展,很多企業也正在提前佈局,搶佔市場。同時,該協會正在申請智能裝備配件研發加工中心項目,通過協會會員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