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位百歲的抗戰老人名字叫做陶德養,他1919年出生在我國的廣西省橫縣,當時所在的部隊爲陸軍第七軍一七二師,老人雖然已經高齡,但是在講述起當年抗戰歲月的事情依舊是意氣風發,老人介紹在1937年駐守廣西的部隊聯合廣東的地方部隊準備北上對付蔣介石,老人所在的部隊當時在廣西梧州乘船到廣東,當時什麼準備都做好了,突然又得知了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的侵略中國,當時兩广部隊的將領們商議後決定一致對外,先去對付日本人。在戰鬥開始之前爲了防止士兵臨陣脫逃,部隊還有憲兵進行督戰,誰後退就要槍斃,不重傷都不能退下一線,當時老人所在的師部在指揮下對日軍發動攻擊,但是裝備差距實在太大,加上日軍的飛機和裝甲部隊,一個團的兵力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僅僅也就組織了三次衝鋒就死傷殆盡。

在我國曆史上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其中的慘烈和悲壯仍舊曆歷在目,當年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如今也已經十不存一,還健在的也可以說是“國寶”級的人物,這次我有幸採訪到了一位廣西籍的抗戰老兵,他回憶了當年戰場上的點點滴滴,讓我再次感受到了當年的崢嶸歲月。
這位百歲的抗戰老人名字叫做陶德養,他1919年出生在我國的廣西省橫縣,當時所在的部隊爲陸軍第七軍一七二師,老人雖然已經高齡,但是在講述起當年抗戰歲月的事情依舊是意氣風發,老人介紹在1937年駐守廣西的部隊聯合廣東的地方部隊準備北上對付蔣介石,老人所在的部隊當時在廣西梧州乘船到廣東,當時什麼準備都做好了,突然又得知了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的侵略中國,當時兩广部隊的將領們商議後決定一致對外,先去對付日本人。
當時部隊從廣西全境開始出發集體北上,老人所在的部隊從廣西南寧出發先到了桂林,在短暫的休息之後又趕到了衡陽,從這裏搭乘火車趕往武漢坐船,沿着大江抵達了上海的郊區,在這裏他所在的這支廣西部隊開始進行準備,對手自然是進攻上海的日軍。在戰鬥開始之前爲了防止士兵臨陣脫逃,部隊還有憲兵進行督戰,誰後退就要槍斃,不重傷都不能退下一線,當時老人所在的師部在指揮下對日軍發動攻擊,但是裝備差距實在太大,加上日軍的飛機和裝甲部隊,一個團的兵力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僅僅也就組織了三次衝鋒就死傷殆盡。
當時部隊打散了,有的隊伍只剩下了軍官,有的隊伍只剩下了士兵,這個時候就要自行加入到其他的兄弟部隊中,當時北方的各種環境讓南方兵很不適應,不少人想回家都被送上了軍事法庭。老人還說自己一開始是炮兵就是負責運送炮彈的,當時部隊的裝備很落後,有幾門山炮都是非常寶貝的,爲了防止日軍襲擊每次戰場上都要換好幾次陣地。此後老人被上級調往了步兵部隊,跟隨部隊老人先後輾轉到上海,浙江,安徽和河南地區與日軍作戰,最後部隊都打光,剩下的人跑到了大別山中。
老人說當時幾乎是山窮水盡的,雖然打的所剩無幾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放棄繼續同日軍戰鬥的念頭,當時的心態是很簡單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我們要過上好日子,也是這個信念一直支撐到了最後抗戰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