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號“魔都囡”

注意,這個事情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如果無關的話我們就不寫了,讓他們這羣頂級科學家去玩,和我們普通老百姓完全無關,隨便你們怎麼玩。

但是事實上,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

什麼關係?錢!我們對高能物理不感興趣,但是對錢很感興趣,相信大多數人和我們一樣,也對錢很有興趣。

我們也不懂高能物理,這玩意不是普通人觸碰的,下面就幾方面的事情給大家總結下,我們的這篇文章“幼稚、粗暴、完全不涉及專業知識”,但是雙方的意見我們還是看懂了,我們認爲相當值得討論。

先說一部電影,最近大熱門的復聯4,其中的一個橋段是蟻人利用皮姆粒子讓鋼鐵俠和綠巨人結合量子物理等技術搞個時光機。

這個也引起了很多人對於“粒子”的探討,電影裏的高科技當然是虛構的,但是實際生活中卻確有其事,大家都聽說過歐洲大型對撞機。

外形長這樣,這個不是電影截圖,是真的東西。

這玩意到底幹什麼?說白了,我們最粗暴的理解,就是要知道到底有哪些東西組成了這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

有人可能要問,不是原子嗎?事實上還真不是。

怎麼用?很簡單,拿原子對撞,原子撞原子。

撞碎了?撞裂了?對,看看撞碎的原子會碎出什麼東西來。這個難度可以想象,要讓兩個原子100%正面撞到一起,這個東西我們想想就頭皮發麻。

原諒我們這個不恰當的比喻,實際上只會更難。

對撞機是越大越長越好,那就有充足的空間去觀測,研究出成果的概率越大。

歐洲撞了很多年,撞出了很多亞原子,當然,最有名的就是那個希格斯玻色子,國外稱“上帝粒子”的就是這個東西。

不,我們寫着寫着都打哈欠了,你可能想問,這些研究出來的東西到底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很無奈,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

啊哈?說了半天以爲要進入高潮了你告訴我這個?

是的,哪怕是上帝粒子的發現,到現在都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任何影響,我們通常俗稱的“實際產出”幾乎是微乎其微。

但是在學術上不同的科學家有不同的觀點,在學術上的影響自然不是我們能認定的。

有人可能要跳起來說不對!這點有問題!

一個大型的對撞機項目需要很多個分開的工程,每個工程都可能因爲這個項目而有產出,對撞機本身可能沒有實際的多少應用效能,但是“周邊產品”肯定有啊,怎麼能說沒貢獻?

是,我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爲的,但是我們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字:性價比。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座植物大花園,佔地面積超大,耗費人力物力不得了,想搞植物種子生長研究。爲了花園的建設把其他項目都停了,抽錢抽人來做,最後在花園的建造過程中發現水珠在太陽光下能聚集熱量,從而把葉片燒了。

所以我們順便發現了凸透鏡可以聚光聚集能量的原理。

這個算不算產出?當然算,但是性價比在哪裏?這個研究我只要投比大花園少很多的,除了水珠之外,還能從多渠道發現凸透鏡可以造成這個。

我們這個比喻可能不是非常恰當,但是大家應該懂我們的意思。

那麼現在擺在我們的問題很簡單,我們中國要不要造這個大型對撞機?

一個老人站出來反對了,就是楊振寧。

他無需多介紹了,物理界的絕對大佬,沒什麼好說的。但是他卻站出來反對中國建設大型對撞機。

不是今年反對,是從2016年就開始反對了。注意,本身爲頂級物理學家的楊振寧並非反對高能物理,這點他是非常明確的,他反對的是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反對的理由頗爲激烈。

而他反對之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教授(基本上可以說這位就是主導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當事人”)進行了強烈的反駁。

楊振寧反對的理由有7點:

的確,我們查過,美國80年代開始搞這個,基於各種原因,預算不斷的增大,從30億一直到後面提出的80億美元。但是最後放棄了,只留下了幾個超大的坑洞,事實實際損失超過30億美元。

而王教授的觀點是美國的放棄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讓美國“後悔”,是綜合原因導致了美國預算超支,我們中國並不會。

對於造價,王教授的答案是2050年前完成,1000億以內可以搞定。

我們當然相信王教授的報價,更不敢瞎說,這是記者採訪的原文截圖:

從王教授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楊振寧的200億美元無錯誤,200億對應是1300億左右人民幣,王教授僅僅分析了建造費用,後期的維護費用等都沒算。

而楊振寧堅持的大型對撞機是“無底洞”,王教授也認爲不是,這是可控的。而實際上,國際上的研究結論證明,這個的確是個不斷燒錢的項目……這是今年的新聞。

楊振寧的2016年的原話:“高能所倡議在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由許多國家分攤。可是其中中國的份額必極可觀。今天全世界都驚歎中國GDP已躍居世界第二。可是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少於巴西,墨西哥或馬來西亞,還有數億農民與農民工,還有急待解決的環保問題,教育問題,醫藥健康問題,等等。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這些燃眉問題不利,我認爲目前不宜考慮。”

2018年中國人均GDP有所上升,已經超過了墨西哥和巴西,僅次於哈薩克斯坦。

具體我們不分析了,這個已經建造了快30年的對撞機有無實際的對老百姓真正有用的產出?我們不敢說,大家自己去看這個網頁就知道了,很多的科學家都發表了科學論文,具體的東西都在這裏:

楊振寧顯然認爲很多學科的研究也很重要,不輸給高能物理,比如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天文物理等。

而王教授的反駁是:

而網友顯然對王教授的觀點存疑,蛋糕就那麼大,給了對撞機,我們的醫學、化學、交通等領域的研究難道真的不受影響?

而楊振寧更加指出,實際上現在是在用猜想去驗證猜想,最後一無所有的概率太大了。

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貢獻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它證明了上世紀的那些理論是對的。”楊振寧說,“可是這重要的貢獻的理論起頭,不是現在,不是20年前,也不是30年以前,而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了。”

希格斯玻色子的實驗,是6000人合作的結果。每篇論文的署名自然也是好幾千人。

“這個實驗做完了以後,這個機器不能再做下去了,要造更大的對撞機,需要花更多的錢,至少要200億美元。”楊振寧說,“別的國家沒錢,大家說中國有錢。”

而王教授的反駁意見是(沒有明確的反駁楊振寧,而是重申了自己的立場):

“我知道我的同行對我很不滿意,說我(的反對)是要把他們這行給關閉掉。可是這個對撞機要花中國200億美元。”楊振寧說。

他在前幾天,4月29日參加了一個國科大的一個討論會上斬釘截鐵地說:

而對於這樣的意見,王教授的回覆如下:

我們絕對相信王教授的話,問題是如果要達到這些效果,是否真的需要高達1000億的對撞機建設?

是否能用更少的錢直接對需要的項目研究?

而不是花大錢去達到這些“周邊衍生產品”?

這就是我們說的“性價比的問題”。

第六點,楊振寧說的更加刺激,更加狠。

“中國建立高能所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如何評價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學家中,中國佔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對撞機,其設計,以及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會是中國人嗎?”

我們無法認定楊振寧的觀點是否屬實,但是我們知道一點,目前對撞機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國外手上,比如上圖我們發的像鋼鐵俠一樣的歐洲對撞機,就是西門子研發的。

而王教授對這段的回覆,呵呵呵,大家自己看吧。

楊振寧的原話:“我剛纔講過,一個年輕的研究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其實不是你學到哪些技術,而是要使你自己走進未來五年、十年有大發展機會的領域,這纔是你做研究生時所要達到的目標。”

“而現在,是大對撞機‘沒落’的時候了。”

楊振寧直言:“我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這個領域剛開始大放光彩。也可以說這幾十年來,它是大家認爲物理學最最重要的發展領域。可是這領域不只是從今天開始,而是從30年以前開始,就已經走在末路上了。”

“可是多半人還不知道。”

而王教授的回答就……我們認爲要駁倒楊振寧應該運用大量的數據:

“20世紀後半世紀最紅的物理學是高能物理。而上世紀非常紅的東西,到這個世紀還繼續紅下去,是很少有的。你爲什麼不考慮21世紀將要發展的是什麼呢?”他再次反問。

楊振寧以自己戴了二十年的助聽器爲例,這方面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他每隔幾年換的新助聽器性能越來越好,特別最近兩年有革命性的進展。而這一進展則來源於丹麥學者對於聲學的研究。

而楊振寧的觀點幾乎遭到了所有中國相關專業的科學家的反對。中國的相關物理科學家幾乎都非常支持中國建造超大型的對撞機。

1、性價比太低,還不如做其他項目。

2、買了炮仗給別人放。

網友的意見也是五花八門:

不過至少目前來看,雖然爭議頗多,但是就學術上是一個非常可貴的機會,任何科學理論和實踐都應該處於不斷討論的良好氛圍中。

我們忽然想起了這樣一個新聞,記者在高考現場採訪:楊振寧在座談會中面對一位研究生的提問後說了一句類似的意味深長的話。  “我懂高能物理,我認爲你不要走這個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