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整個《詠懷》詩的思想感情,大多是對於人生的憂慮及對時世的諷刺,而這一切乃是通過各類的生活內容多方面地表達出來,呈現出非常複雜的現象,使讀者感到難於捉摸,正如鍾嶸《詩品》所說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所以儘管他自己行爲上那樣放蕩,當他的兒子阮渾也要仿效他時,他說:“仲容(阮籍的侄兒阮咸字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復爾。

大家好,我們的十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阮籍(210—263),字嗣宗,爲阮瑀之子。他早年曾爲大官僚蔣濟、曹爽所辟舉,但都不久即稱病辭去。後來司馬氏父子兄弟相繼執政期間,他常在低微的僚佐職位。他爲了愛好東平的風土,而去做了十天的東平相。又爲羨慕步兵營廚中有美酒而一度做過步兵校尉,所以後世常依他做過的官職稱他爲阮步兵。
《晉書·阮籍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爲常”。他曾登上廣武山觀看楚漢戰場,而嘆息着說:“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的《詠懷詩》第三十九首寫道:
從這些可以看出,阮籍原是懷有事業宏願的,但因看到當時政治形勢的危險,便把自己的抱負隱藏起來,而以酣飲來應付一切。司馬昭向他求親,鍾會陰謀從他的談論中找尋陷害他的藉口,都被他以沉醉擋回去。他從不在口頭上批評人物的是非,使司馬昭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謹慎。
他雖然在口頭上極力隱諱,不給仇視者以可乘之隙,但卻在行爲上以看來似乎消極的頹墮方式,給統治者所提倡的虛僞禮教以有力的衝擊。他在母親死時仍舊飲酒食肉,嫂嫂要歸寧了他趕去送別,這些行爲都是與封建禮教絕不相容的。有人譏誚他不合禮,他說:“禮豈爲我輩設!”他常以白眼對待一班禮俗之士,以致爲禮法之輩的何曾所仇視,主張把他“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由此可見他的這種行爲在統治集團中所得到的反應效果。究竟阮籍果真要推翻儒家所主張的封建秩序嗎?從他在其《樂論》中所說“先王之爲樂也,將以定萬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故使其聲平,其容和,下不思上之聲,君不欲臣之色,上下不爭,而忠義成”,可知他所反對的,乃是當時統治者作爲幌子的虛僞禮教,而不是真正儒家所主張的教化原則。所以儘管他自己行爲上那樣放蕩,當他的兒子阮渾也要仿效他時,他說:“仲容(阮籍的侄兒阮咸字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復爾!”後來戴逵的《放達論》說:“竹林之爲放,有疾而爲顰者也。”確是理解阮籍等人放縱的意義的。
但是,阮籍對於當時世俗的憤嫉情緒,終未含默不言,他在《大人先生傳》中,假託老莊之意,對封建制度的虛僞和罪惡,作了徹底的揭露和盡情的鞭撻:
在這段文章裏,他對於原始社會那種淳樸風格之嚮往,現在看來是歷史所不許可的開倒車的空想。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他既不滿於現實,而又找不着合理的前進道路,於是思想很自然地回到傳說中的上古之世。這雖然是一種空想,但卻表現了作者嚮往淳樸社會的願望。在這裏作者所揭露的,封建統治者以徹底的虛僞性製造一套封建禮制的目的及產生的後果,是非常深刻盡致的。
他們爲了自私目的而製造出的一套禮法,就是禍害天下的亂源。這雖是莊子的舊談,作者卻於此作了透闢的闡發和入微的心理刻畫,從而表示他對於禮法的深惡痛絕,也爲我們揭示了封建禮法的階級本質。從阮籍在這裏表現出的思想精神,即可證明他的放縱行爲的意義。他之崇尚老莊,正發揮了老莊思想精神的積極的一面,即對於封建統治者的批判和反抗,不同於後來許多庸俗輩之以老莊爲腐化生活的粉飾,而是“有疾而爲顰”的。
阮籍的詩作,五言詩八十二首總題爲《詠懷》,另外尚有四言的《詠懷詩》三首及《大人先生傳》中的《採薪者歌》(雜言)、《大人先生歌》(楚辭體)各一首。我們所應注意的是《詠懷》八十二首。這八十二首詩是阮籍整個人生思想感情的總彙。它們並非一時的作品,而是作者隨感的輯錄。
整個《詠懷》詩的思想感情,大多是對於人生的憂慮及對時世的諷刺,而這一切乃是通過各類的生活內容多方面地表達出來,呈現出非常複雜的現象,使讀者感到難於捉摸,正如鍾嶸《詩品》所說的:“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但如結合當時的政局和他的處境仔細探索,是可以意識到他所寓託的思想感情的。而他寓託在許多詩篇中的複雜的思想感情,又往往是互相聯繫着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