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招商銀行宣佈率先進入“全面無卡化”時代。

有家自媒體的文章寫到:“不出意料,這家主動‘消滅’銀行卡,率先邁出關鍵一步的機構,正是當年憑藉‘一卡通’消滅存摺的招商銀行。”招商銀行在銀行界的創新口碑就是靠着無數的“率先”支撐起來的,所以才配得上“不出意料”。

對於此次變革的意義,就如報道所言,如果說招商銀行“一卡通”引領銀行業告別存摺時代,“一網通”率先開啓網上銀行時代,那麼,今天網點無卡化則標誌着招行再次率先進入“全面無卡化”時代,是招行再次領跑銀行變革的又一力證,也是該行推動“銀行卡時代”向“App時代”躍遷的關鍵一招。

其實,招行之所以能一直引領行業變革,除了其一直堅守的創新理念外,究其根本還是因爲技術的領先。招行從2015年提出實施“移動優先”,再到2017年明確金融科技銀行定位,將金融科技視爲推進“輕型銀行”轉型下半場的核動力,可以看出招行一直以來的危機感,招行希望通過科技手段,讓招行變得更輕、更高效、更智慧。

而更大的變化是,招行在2018年放下大銀行的身段,主動融入互聯網的話語體系,在行內提出了以MAU爲牽引全行數字化轉型的“牛鼻子”指標,從營銷、運營、流程、風控,到組織、文化都在全方位變革,進一步向着互聯網企業進化,着力構建起招行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再次領跑:“卡時代”向“App時代”的躍遷

儘管說網點無卡化是一種趨勢,勢不可擋,但要實現全面無卡化並非易事,涉及到的系統改造環節其實非常多,招行下定決心用了超過兩年完成了相關難點攻關。

據瞭解,改造涉及到核心業務系統(CMBRun)、可視櫃檯、ATM、W+、收單平臺、App渠道、風控系統等多個系統的對接。改造後,招行在櫃面業務、可視櫃檯、ATM、取號、客戶經理面訪、金葵花門禁等網點廳堂業務中,除應監管合規、風險控制等要求的極少數業務外,均實現了無卡化辦理。

之所以下這麼大力氣去推動,是因爲招行意識到實現網點“全面無卡化”是持續推動“卡時代”向“App時代”躍遷的重要一站。

早在2015年,招行就提早佈局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場景大遷徙,提出並實施了“移動優先”策略,並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打造“招商銀行”“掌上生活”兩大App。目前,兩大App已成爲招行連接用戶的最主要的載體和零售經營平臺。

其實,除了網點辦理業務無需銀行卡,網點無卡化改造的另一層意思也是招行全國網點的零售業務,絕大部分可直接使用招商銀行App線上辦理,所以App的持續升級也是招行“無卡化”的題中之義。

2018年9月,招行兩大App的7.0版本正式迭代上線。除產品功能迭代升級外,兩大App背後的運營理念的轉變被視爲進一步彰顯了招商銀行在App時代變革的決心。

有評論認爲,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相當於給招行的數字化轉型插上了兩個翅膀,從地面行走的動物,升級爲能飛、能跑的兩棲動物,守可精耕細作,進可攻城略地。目前,招行兩大App累計用戶數已超1.3億,月活躍數也已超7000萬,這一數據在國內銀行機構中排名數一數二。

招行之所以集全行之力對兩大App進行謀篇佈局,是因爲招行發現,App不僅僅能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功能,還能推動整個零售經營方式的變革。依託App平臺,招行更是看到了零售業務非線性增長的可能。

過去三年多,招行零售業務在“移動優先”策略指引下已構築出一個新的底盤。據悉,下一步,招行將加快進化,推動零售3.0儘快成形:除了此次“全面無卡化”,招行還將推動零售各業務線經營向數字化平臺遷移,目標是要通過數字化平臺職能的強化,向零售各業務線賦能,讓各業務線更好地生長在數字化平臺上。另外也將加強線上經營的力量,以經營組織的進化來適應服務生態的進化。

全面佈局:向着互聯網企業進化

如果說零售3.0是招行依據銀行未來發展趨勢做出的積極改變,那麼支撐起這場變革的則是招行金融科技實力的提升。

招行行長田惠宇在2017年年報致辭中曾旗幟鮮明地指出,“唯一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和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只會是科技。”一方面是外部環境,科技金融迅猛發展;另一方面,科技領先一直是招行的立行之策。在輕型銀行戰略中,金融科技正是建立一種更輕的商業模式的最高效手段。因此,2017年,招行進一步將自身定位爲

“金融科技銀行”,並將金融科技作爲轉型下半場的核動力,從而構建起面向未來真正的不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發展金融科技並非從技術本身出發,而是從金融科技的思維和文化先行入手。“關鍵不是我們擁有什麼科技,而是我們怎麼去運用科技,怎麼運用金融科技的思維和精神。”對於金融科技,招行董事會明確提出“容忍失敗,獎勵成功。”“容錯”文化對於經營風險,踐行審慎文化的銀行來說,可以說是顛覆式的。也就是說,招行爲激勵創新,不僅打法在變革,理念及體制機制也都在轉變。有評論甚至認爲,招行正以“二次創業”的心態發展金融科技。

事實上,商業銀行傳統的投入產出模式是財務投入型,對於當期不產“糧食”的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只能靠資本投入型的基金模式來支持。招行董事會做到了兩點:第一,“要錢給錢”:已成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規模從每年稅前利潤1%提升至營業收入的1%,而且不用看短期的投入產出比;第二,“要平臺給平臺”: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孵化平臺,爲金融科技創新項目提供全面孵化支持。可以說,招行發展金融科技已不是單純戰略導向的自上而下,而是已形成全員創業創新的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