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取《宋史》中的记载,共是六个儿子,长子杨延玉,次子杨延朗、三子杨延浦、四子杨延训、五子杨延瓌、六子杨延贵和七子杨延彬。杨业信以为真,力战尽日,但转战到陈家谷时,才发现自己被潘美放了鸽子,悲愤莫名,死力再战,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力尽被擒,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终。

杨家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这杨家将的成员都有谁呢?

主要是三个人:杨令公、杨六郎、杨文广。

这三个人是爷孙三代人,英雄事迹各有千秋。

下面分别说一下。

先说杨令公。

杨令公的名字有怎么复杂。

他本名叫杨重贵,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亲杨弘信曾为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后周代汉的时候,据麟州自立,后归附后周。

由于在后汉时代,杨弘信为结交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曾派年少的杨重贵到太原为刘崇效力。

后汉灭,刘崇继位,史称北汉。

杨重贵得到了刘崇的重用,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后以占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刘崇收杨重贵为养孙,给他改名为刘继业。

杨业威名大振,此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不战而走,称之为“杨无敌”。

“杨无敌”死难于雍熙北伐。

北伐之初,宋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杨业表现神勇,一路过关斩将,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

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

宋太宗只好下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辽国十余万大军展开反击,攻破了寰州。

潘美留杨业拒敌,承诺自己在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杨业信以为真,力战尽日,但转战到陈家谷时,才发现自己被潘美放了鸽子,悲愤莫名,死力再战,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力尽被擒,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终。

杨业有多个儿子,但到底是六个还是七个,各种版本的史书记载不一,名字不同,次序也很乱。

这里取《宋史》中的记载,共是六个儿子,长子杨延玉,次子杨延朗、三子杨延浦、四子杨延训、五子杨延瓌、六子杨延贵和七子杨延彬。

长子杨延玉在陈家谷口战斗中牺牲,其余六子俱因此而升迁。

其中次子杨延朗为崇仪副使;三子杨延浦和四子杨延训并为供奉官;五子杨延瓌、六子杨延贵和七子杨延彬并为殿直。

杨延朗就是杨六郎,明明排行老二,为什么被冠以“六郎”之名呢?

原来,杨延朗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害怕到了极点。

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他们认为杨延朗是那第六颗星转世,敬称杨延朗为“杨六郎”。

杨六郎英雄一世,但死后也得不到“安宁”。

因为,宋真宗封财神爷赵玄朗即赵公明为其圣祖。所以,杨六郎的名字“杨延朗”为避讳被改成了“杨延昭”。

按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记载:杨延昭有三子,长子杨传永,次子杨德政,三子杨文广。此三子中,只有杨文广大器晚成,名垂青史。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评书和演义中,杨文广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杨宗保与穆桂英都是虚构人物,并不存在。

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

后来又随狄青南征讨侬智高,调任为广西钤辖,后又升任为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及左藏库使。

在对西夏的防御作战中,杨文广先后担任过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死后被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欧阳修曾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