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

四川新聞網德陽11月15日訊(記者 周鴻)在醫生的眼中,病人沒有貧富與遠近之分,這在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裏就是最好的體現。11月13日,該院的3名醫護人員與司機帶着醫療設備行駛6個小時左右,前往近400公里以外的甘洛縣人民醫院開展支援,爲當地一名“胸12椎體嚴重骨折”的中年女性患者進行手術。目前,該患者手術後情況穩定。

400公里外的求援

醫護人員驅車前往支援

11月12日上午,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謝小川接到涼山州甘洛縣人民醫院的求助。原來該院骨科收治了一名外傷中年女性患者,初步診斷爲“胸12椎體嚴重骨折”,需儘快手術救治,否則將導致高位癱瘓等嚴重後果。然而甘洛縣人民醫院尚未開展“脊柱外科手術”,患者又因經濟困難,不願轉上級醫院救治。

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作爲甘洛縣人民醫院的精準扶貧對口援助單位,從去年開始就派出了醫護人員前往甘洛縣支援。而謝小川醫生便是之前派出的人員之一,因此甘洛縣人民醫院骨科醫生首先便找到了他。隨後,他又向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主任林志國彙報了該情況。

“當時林主任把這個事情給我說了,我立即向院裏彙報。”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部部長葉本模表示,院班子經過慎重研究,迅速作出決定,派出骨科主任林志國醫師技術團隊前往施救。

11月13日早上7點,天還未亮。但此時,前往甘洛縣人民醫院的車輛已經由司機發動了起來。由葉本模帶隊,林志國和專科護士塗星等人攜帶手術所需專科器材乘專車趕往甘洛縣人民醫院。經過6小時左右的車程,於中午1點左右到達近400公里外的甘洛縣人民醫院。

醫療援助傳幫帶

在手術中爲醫護人員實施教學

簡單的用過午飯後,顧不上休息,葉本模和林志國等醫護人員便馬上到病房查看病員,制定出最佳手術方案。下午2點,患者被推進手術室。由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駐點甘洛縣人民醫院的幫扶專家——麻醉科副主任王慶書提供麻醉保障。

甘洛縣人民醫院雖然未開展“脊柱外科手術”,但對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骨科主任林志國來說卻已經非常熟悉。因此,甘洛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也進入手術室進行協助和學習。不過,當切開患者傷處的肌肉時,發現因胸12椎體破裂已經出了不少血。

“如果脊髓受損,很容易造成癱瘓,而且所處位置是胸12椎體,就會造成高位癱瘓。”葉本模說,在手術過程中,一般這樣的手術出血量是100毫升,而此次出血量達到了500毫升左右,非常危險。

不過對林志國醫生來說,這都是他熟悉的手術。嫺熟地切皮、分離、止血、鑽孔、植入固定裝置,經透視見覆位固定良好,逐層縫合。一臺“經後路胸12椎體骨折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椎板開窗減壓術”於下午4點鐘順利完成,傷員麻醉復甦後返回病房。

“當時家屬還很感動地說,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專家就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對口支援讓我們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葉本模說。

由於骨折面出血較多,術後甘洛縣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們還惴惴不安,因爲這樣的出血情況曾有多家醫院報道最終手術失敗的案例。林志國當即進行了教學,“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慌張,可採用壓迫性止血。或者在一旁切一塊肌肉,用於出血的地方,然後縫合。”

對於此次援助,當地醫護人員表示,不僅幫他們救治了一例患者,更是給甘洛縣人民醫院作了很好的手術示教,傳授了良好的理論與操作技能。14日,援助隊再次查看了病員情況。看到對方手腳都能正常運動,便立即返回了德陽。(圖由德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提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