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到18歲之間的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主逆反:

如果教師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

當教師家長學生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教師家長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教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

教師家長的所作所爲隨時隨地都受到孩子嚴格的監督,倘若教師家長本人的行爲舉止與他平時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教師的不信任態度,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

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如果教師家長不顧及孩子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孩子的情感障礙,使孩子緊閉心扉,對家長教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

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複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6.禁果逆反:

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可能爲人們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就是禁果逆反。

7.歸因逆反:

假如孩子瞭解大人行爲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8.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大人與孩子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向反應。大人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反應。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是投射逆反。

叛逆期的孩子,內心最反感的就是被人管着。這個時候在教育上稍微放寬一些,不要再那麼嚴厲了,以免孩子對家長產生牴觸心理。一旦有牴觸,孩子更難管教了,很難聽話了。但是這個時候也不能什麼都不管,還是要管的只是不那麼嚴了而已,這個時候的孩子因爲反感父母的管教,總是想着放縱自己,不想服從管教,想放縱自己做些父母不讓做的事,比如去網吧玩遊戲等,這些影響學習的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