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躍進著作《觀念與藝術》

在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辦發佈會

時隔22年,鄒躍進教授的博士論文《觀念與藝術——論觀念建構藝術的途徑與方式》最終付梓出版,但斯人已逝,竟成遺作。

在接受藝訊網採訪時,李軍教授援引阿比·瓦爾堡“來世”(Nachleben)一詞將鄒躍進去世八年後出版著作視爲是一種“精神的生產力”。他認爲書籍和藝術作品一樣有一個來世,就好比回聲,聲音發出去需要一個堅強的牆壁給出回應。所以他認爲一本書的意義和價值,需要後人的回應,需要他們從書裏面找到對他們有意的東西。如此,書的來世還會生長,這也是作者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同時,他相信未來鄒躍進的精神也會繼續生產。

2019年距離鄒躍進離開我們已經過去八個年頭,在4月9日先生冥誕之日,以專著形式出版的《觀念與藝術》一書在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辦發佈會。這一天,鄒躍進生前的老師、同事、親人、朋友和學生「1」齊聚一堂,共同緬懷與先生相處的時光。

發佈會現場全程視頻

(視頻較長,建議收藏後wifi環境下觀看)

(一)

1958年,鄒躍進出生於湖南隆回,12歲時被招入隆回縣文工團登臺表演。後因手臂受傷,開始跟當地老師學習美術,於此,他走上了一條與美術相伴的人生道路。1978年,鄒躍進抓住高考的機會考入湖南省輕工業專科學校工藝美術專業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湖南邵陽資江印刷廠做設計。湖南人骨子裏好像天生有一股倔強,爲了去到一個更大的藝術舞臺,1982年鄒躍進北上報考中央美院。可惜,到了北京他發現美院油畫系這一年停招,也因此成全了我們後來所知的,作爲藝術理論家身份的“鄒躍進”。

從北京失落而歸,鄒躍進選擇並順利考取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的大專。在這裏,他不僅遇到了事業上的夥伴,更覓到了陪伴一生的伴侶——何畏。在發佈會現場,何畏從生活細節入手,爲我們分享了她身邊的鄒躍進。在她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一頭扎進學術的嚴謹學者,同時也看到了一個生活中對妻子充滿愛意呵護的普通男人形象。

鄒躍進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美術史上的回覆與創造”

鄒躍進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他者的眼光——當代藝術中的西方主義》

鄒躍進編著《藝術導論》

鄒躍進參與撰寫《美術概論》中的接受論、

發生論等章節的撰寫

鄒躍進喜歡讀書,畫畫之餘,閱讀是他最大的熱愛。他廣泛涉獵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書籍。因爲對書籍的熱愛,也給了他考取人文專業的勇氣。歷經幾次曲折的考試後,1989年,鄒躍進如願考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的碩士研究生,師從王宏建學習美術理論。“他生活上極爲簡單樸素,每天撲在書本上,如飢似渴地閱讀、思考、求知、求悟、求解。”王宏建爲《觀念與藝術》一書寫代序時,回憶起這名讓他引以爲傲的弟子,記憶猶新。碩士三年的學習,他一方面幫助導師在其主編的書籍中撰寫“美術接受”理論部分;另一方面展開對“審美髮生”理論的研究,出色地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論史前及原始造型藝術的審美髮生》,也因此獲得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作爲學者,鄒躍進出版了專著《他者的眼光——當代藝術中的西方主義》(作家出版社,1996年);《通俗文化與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藝術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觀念與藝術》(湖南美術出版社,2019年)。此外,他參與策劃並主編了《晴朗的天——1937-1949解放區木刻版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與《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獲得了多個圖書獎項。李小山將鄒躍進的學術之路總結爲三點:第一,他是一個有獨立思考和豐碩成果的知名學者;第二,同時他又是我國重要美術圖書的策劃者和出版人;第三,他既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又是一位好老師、好朋友。他的這幾點概述是我們認識鄒躍進的重要維度。

新書發佈會現場

(二)

1997年,這位執着的湖南學人(王宏建語)鄒躍進再次考學,目的是爲了解決他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的一個發現——即生活到藝術、自然美到藝術美的中間環節“觀念”。一邊是教學,一邊是研究。發佈會上,葛玉君回憶起恩師時心懷敬佩,白天上課,他就讓學生晚上八點半之後去找他。鄒躍進的寫作時間很緊,經常安排在下午和晚上。“他睡覺的條件是,每天覺得腦子轉不動了時,他就合上眼,不想睜開的時候便上牀睡覺。”「2」

“在人類歷史中,文字和書寫創造的觀念(如哲學、宗教、文學等)是以怎樣的途徑和方式把一個與其相關的藝術流派和類型從無到有地建構出來的?”「3」鄒躍進認爲,文字創造的觀念不僅一直支配圖像,而且還以它獨有的方式建構起兩者之間的聯繫。爲了證明自己的這一觀點,鄒躍進選用中國古代文人畫、中國現代革命美術和西方美術史中的古典主義三個流派作爲論據支撐。歷時五年,這篇貫穿其一生學術思想的博士論文最終完成。儘管他在論文導論部分便對研究的對象作出解題,但是他將討論的主體置於“觀念”一詞上的做法,被指爲“觀念先行”。這也導致了這篇博士學位論文長期以來被忽視。「4」

鄒躍進《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

《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

鄒躍進《觀念與藝術》一書中的一個主題,三個層次

《觀念與藝術》藝術中討論的“第二個階段”

還是學生身份時,曹慶暉有幸參加鄒躍進的碩博士論文答辯,發佈會上他回憶:鄒躍進在兩次答辯過程中,並沒有想象中的“順利”,而這種“不順利”的原因可以歸結爲——美術理論在美術史系的教學結構和科研結構當中所處的位置和基本狀態。他腦海中迴響着鄒躍進碩士答辯時的多次重複:“我不知道大家聽懂沒有”,“我再講一遍,這個問題對我很重要!”博士答辯時,鄒躍進更爲成熟,但是他依舊在重複強調:“我的意思是說……”“我的意思是說……”。曹慶暉認爲在中國的學術生態當中,鄒躍進正是觸及了多數人沒有觸及和處理起來棘手的問題,在這一點上,鄒躍進的病逝無疑給學術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聞及此,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王浩深有同感,認認真真做理論,但是研究成果不一定被理解,或者是大家看似理解了實際上卻是誤解。

博士論文遭受的質疑並沒有讓這位勤奮的學者止步不前,正是以這篇論文爲支撐,鄒躍進對論文中使用的論據——“中國現代革命美術”展開深入研究。通過研究,他首次提出了“毛澤東時代美術”這一全新的學術概念,並且出版了《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和《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兩部著作,爲他的學術研究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2005,以“毛澤東時代美術文獻展(1942-1976)”題的專題展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緊接着又在紅色革命聖地延安舉辦了“毛澤東時代美術(1942-1976)學術研討會”。他組織的這一系列研究活動,“影響巨大而深遠,爲後人留下了長期的可持續的研究空間”。「5」作爲鄒躍進這一段經歷的合作參與者,新書發佈會上,王璜生「6」直言自己從中感受到了鄒躍進的學術判斷力和學術高度,他稱鄒躍進是“一位有獨立見解和內在精神力量的學者”。

從1992年留校任教到2011年的20年時間裏,作爲教師,他關心學生的成長,如今他培養的學生活躍在大學講壇、研究和出版機構……於潤生曾在鄒老師的課程上接受最初的學術訓練。他回憶自己曾在莫斯科留學回國時,得到鄒老師的鼓勵展開學術探索。在他心中,“鄒老師始終是一個在學生學習和工作當中給予熱情指導和幫助的形象。”作爲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遠小近回憶鄒躍進病症晚期時,仍在關心學生今後由誰接手指導。他甚至拖着病痛的身軀,全程參與自己最後一位研究生的畢業答辯。

(三)

在新書發佈會後的研討環節,諸位學者談《觀念與藝術》一書的學術意義。王宏建認爲鄒躍進書籍的正好爲他提出的“毛澤東時代美術”這一概念做了理論支持,毛澤東時代美術之所以出現和成立,和特定的文藝觀念有關,這也是觀念如何建構藝術的一個佐證。鄒躍進提出的理論是一個“不是太大但是非常有益的,被當代文藝理論界忽視的問題”,今天看來或許曲高和寡,認識其意義的人不是很多,充分認識其理論意義的人更少,但是他認爲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它的理論價值會更好地顯現出來。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

湖南美術出版社前社長李小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璜生

鄒躍進教授夫人何畏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王宏建

高嶺認爲鄒躍進的“觀念”與高名潞提出的“意派論”,都意在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建構中國藝術理論的核心價值,區別在於後者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鄒躍進則是賦予“觀念”更多的內涵,所以他認爲,對鄒躍進“觀念”一詞的理解不能與一般的觀念等閒視之。於潤生認爲在今天大家大談特談“圖像轉向”的語境下,回顧很多年前鄒老師寫下的著作別有一番意味。他看到了一個學者在虔誠認真的思考和寫作當中所顯示出來的宏大抱負以及獨立性,他認爲,鄒老師博士論文的出版在當下學術熱潮轉向中顯得尤爲有價值。楊衛90年代初時與鄒躍進結識並保持着緊密的聯繫。作爲朋友,他見證了鄒躍進從湖南進入北京後的思想軌跡和發展脈絡。他認爲鄒躍進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廣度以及他對“觀念”的研究深度,構成了他研究的獨特性,因此也確立了他在中國藝術史研究和藝術理論研究的地位。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遠小近

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衛

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教授高嶺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

劉晉晉從自己擅長的視覺文化理論談了幾點看法。他認爲書中探討的觀念建構藝術的過程,切中了視覺文化理論中“關於社會文化對於視覺和圖像的建構”這一核心概念。通過追溯視覺文化理論引入中國的時間,他指出鄒躍進的理論早於國內藝術理論界自覺地研究視覺文化理論,所以他的研究是超前的。從這一點上,他又發現了鄒躍進受到諾曼·佈列遜視覺文化理論的影響。同時,他指出鄒老師從理論的宏觀層面探討對觀念如何建構藝術給了他很大的啓發。因爲視覺文化往往將文化和社會建構視覺看成是一個理論前提,而對於這一個前提的討論卻是長久以來被人們所忽略的。所以,他認爲可以展開對視覺文化、視覺文化理論的一個理論的前提進行思考,思考文化是如何對視覺和圖像進行建構的。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副教授於潤生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教師劉晉晉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教師黃泓積

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教學部主任葛玉君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主任王浩擔任主持

黃泓積回憶起與鄒老師生前的幾次交談,其中一次兩人談到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中所言“一切直覺都包括思維”,黃表示贊同,但是鄒老師卻認爲阿恩海姆言之有過。他受鄒老師的啓發在視錯覺圖像中發現,人的直覺在辨認圖像階段並不受思維的干擾。黃泓積認爲,從這一點上可以對鄒老師“觀念先行”做出闡釋。還有一次兩人談到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黃泓積對鄒老師提到的哈貝馬斯的理論基礎在於語言學表示疑問。但是鄒老師卻提示他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中,語言實際是交流的基礎。回憶對話,黃泓積認爲鄒老師提到的語言交流作爲一種非經驗模式,也是他對“觀念先行”這一問題的持續思考。於此,黃泓積認爲《觀念與藝術》在鄒老師的思想發展歷程上有着特殊的價值。

何畏向中央美院圖書館捐贈鄒躍進《觀念與藝術》一書

鄒躍進相信羅蘭·巴特所說的作者之死的論斷,他也相信語言作爲存在的追問和思想的表達,同樣是另一種生命形式:拒絕、否定、批判、解釋、陳述、同意、提問、質詢、推論、表現……就此而言,在語言的世界裏,具體的作者死亡之時,正是抽象主體的誕生之日。「7」去世八年後,鄒躍進的新著出版,在這裏,鄒躍進的生命化成“觀念”,語言化成思想,繼續在這個世界生長。

文丨楊鍾慧

現場圖&視頻丨胡思辰

(資料圖片由鄒躍進夫人何畏提供)

「1」出席發佈會並講話的嘉賓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湖南美術出版社前社長李小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璜生、鄒躍進教授夫人何畏、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王宏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遠小近、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衛、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教授高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曹慶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副教授於潤生、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教師劉晉晉、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教師黃泓積、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教學部主任葛玉君。整場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理論系主任王浩擔任主持。

「2」鄒躍進,《觀念與藝術》,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第234頁。

「3」鄒躍進,《觀念與藝術》,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第02頁。

「4」王宏建,“懷念鄒躍進君”,載《美術研究》2015年06期。

「5」王宏建,“懷念鄒躍進君”,載《美術研究》2015年06期。

「6」王璜生曾於2000年-2009年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

「7」鄒躍進,《立場:鄒躍進美術理論與批評文集》,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年。

——TRAVEL WITH ART——

CAFA ART INFO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CAFAartinf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