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慈怀共读小伙伴们,早上好,欢迎收听慈怀读书,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共读马克.克洛普利的作品《如何才能没有压力》。

《如何才能没有压力》第一天 来自慈怀读书 00:00 05:49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文倩朗诵

亲爱的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共读英国心理学教授马克·克洛普利的《如何才能没压力》,今天是共读的第一天。

这本书是为了帮助那些工作过度劳累,身体亮红灯的人,让他们在下班后能够摆脱工作的束缚,放开手脚,享受人生,并仍能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保证效率,收获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压力,过着忙碌的生活,努力工作,为了求得更大的回报,但也需要知道何时以及如何放松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去找到工作与休闲之间那个恰当的平衡点。

首先,勿庸置疑,工作对我们很重要。

我们从工作中收获的远不止是薪水。

工作增强了我们的自尊心,成了我们身份的部分象征,并让我们有了生活的目标,很多友谊和爱情都源于工作。

工作中积极的社会交往甚至能够改善心血管状况,提高免疫功能。

但是,我们的身心在任何一天里能够承受的工作量都是有限的,较长的工作时间与一些疾病发作密切相关。

有研究显示,在一个月中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的男性患心脏病入院的可能性是以前的2.5倍。

由此可见,找到工作与休闲的平衡点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只有当我们经历一次足以改变生活的重大事件,如健康出了问题,才会重新思考评估人生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重要事情。

作者在研究工作压力对人的影响时发现,员工身体健康的因素并非只有工作压力;人们能否在下班后放松身心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幸福。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工作后放松身心呢?作者提出了“恢复”的概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在经历压力后“恢复”的速度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更大影响。

工作时血压升高并不可怕,因为只要人们能够在闲暇时间彻底放松身心便可降低血压。

心理恢复不足,或脱离工作不够,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疲劳、消极情绪、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为了恢复,我们不仅需要与我们的工作地点保持距离,还需要在精神上远离工作,在不工作的时候忘却工作。

“恢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并不是指为了不考虑工作而什么都不做。

如果你因努力工作而感到身体劳累,只要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放松得很好。

这时,你需要让身体活动起来,比如散步、园艺、游泳或做家务。

恢复欠佳除了对健康不利,另一个影响就是体现在工作投入上。

有一句谚语说的好,“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一些成功人士已经意识到,花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对于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而言与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同样重要。

如果我们很难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放松自我,我们发生认知障碍的概率就会增加,即使没有生命危险,但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如在写完电子邮件之前意外按下发送键,或在没有检查电子邮件内容之前便将其转发,就很有可能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况,甚至可能付出昂贵的代价。

由此可见,实现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健康平衡对员工和企业双方都有利。

雇主应该制定策略,教育、鼓励和帮助员工从心理上摆脱工作。

下班后忘掉工作又休息充分的员工,会比那些过于操心工作、焦虑不安的员工能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并且感到快乐,工作起来更有效率。

 许多日本公司现在已经认识到工作过多的危害。

日本的一些组织限制了他们的员工在一年中可以加班的小时数;敦促员工离开办公室,准时回家;有些公司甚至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在晚上的某个时间向员工宣讲休息的重要性。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下班后思考工作也是正常的,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做过,评判的标准取决于你如何思考工作,你有关工作的想法是否影响了健康和幸福。

如果是多管闲事、侵扰性的想法,那你最好摒弃它,并且要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尽量彻底地摆脱工作;但如果你利用你的空闲时间来思考工作中积极的方面,与同事交流,提出比工作时更多的创意,或是找到与工作相关的任务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寻找到某种平衡,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让工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生命中更为广阔的世界,拥抱五彩斑斓的人生。

 END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慈怀共读,每7天共读一本经典好书,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昨日话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行新一本书的共读,大家有看过这本书吗?

书友@万法皆空

改变,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人生的旅途中稳步前行,很好,点赞。

今日话题

面对生活压力和快节奏,你觉得怎样才能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呢?

和名家一同致敬经典,让阅读成为生活本身

40本横跨多个领域的经典图书

体味经典中的真诚、爱、奋斗、不屈和希望

汲取到经典的芳华,照亮未来之路

慈怀最新好课推荐

《致敬经典——治愈你焦虑的最好方式》

长按二维码,了解更多

 ↓ ↓ ↓

温馨提示::微信公众号系统已经改版,好多书友说,和慈怀读书失联了,如果大家还想第一时间看到慈怀读书,欢迎置顶“慈怀读书”,我们每天在这里等你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只卖知识与美好的慈怀小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