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處於“關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面對這場大仗、硬仗、苦仗,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面臨的壓力大是普遍存在的。跟隨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到陝西省各市縣的這幾天,時常會感受到基層生態環境幹部言語中流露出來的工作壓力。作爲督察組成員,既覺得感同身受,又深知任務重不能成爲藉口,亦不能因壓力大就放鬆了要求。不過今天下沉督察的一個縣,卻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澄城是陝西省渭南市的一個縣,面積約11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9.32萬(2017年)。澄城縣面積不大,產業結構不復雜,此次“回頭看”下沉階段,記者跟隨督察組只在這裏停留不到半天,但對這個縣還是有了些不一樣的印象。

“我們縣可以算是‘環保先進縣’了”,車上剛一見面,記者就被縣環保局局長的自信吸引了,“這是我們的生態環保工作宣傳冊,‘澄城藍’是我們的一個名片,你們瞅瞅”。拿起來一看,果然不是臨時準備的新冊子,我們乘坐的這輛中巴車上每個座位後面都放着。記者低頭掃了一眼,上面寫了當地環境執法、生態環境保護等好的做法,還是圖文並茂。

據他介紹,今年1-9月,澄城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優良天數累計爲17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9天,關中地區全省排名第四。“在我們這兒環保局長比縣長都有號召力”,一旁的縣長開着玩笑,“近兩年,我們基本每個月都會研究部署一次環保工作。”

不過,這位環保局長最初留給人的那種勁兒不光源於該縣還不錯的成績。“我們這兒管什麼的都得管環保”,他說澄城縣有一項工作做法,就是堅持“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比如,對道路拋灑揚塵污染和建築施工揚塵污染實施綜合治理,就要夯實國土、住建、交通、公安等行業主管部門的責任,“我這個局長就負責吹個‘哨子’,當個‘裁判’。”

環境保護的職責不僅侷限在生態環境部門,各級黨委、政府也要扛起這項政治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承擔起相應的監管職責。因此“不僅督生態環境部門,也督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履行環保職責”,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一個特點。從這個縣也能看出來,如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壓得實,環保人壓力減小、感到輕鬆的狀態就能存在。

當然也要承認,澄城縣是個以農業爲主的縣,僅有的焦化污染生產線和電解鋁落後產能這幾年先後被取締關停,跟工業產業相對集中的地方比起來,面臨的壓力相對要小。這位環保局長也說,他們的生態環保工作亦不敢自詡完美,“短板也是有的,環境質量改善還有很大壓力,環境保護無止境,所以我們一刻也不能鬆懈。”

談起眼下澄城縣正處於的脫貧攻堅關鍵期,一旁的縣長跟記者說,“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是個機遇。脫貧的要求也包括環境質量的改善,脫貧的羣衆也要生活在健康的環境裏。我們的環保攻堅戰和脫貧攻堅戰都要抓好,同步推進。”

原題:環保局長“輕鬆”?這個縣爲啥有點兒不一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