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2024年5月16日上午,最高檢召開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會上,最高檢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檢察監督與生態環境執法協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典型案例,共11件。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於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最高檢有關負責人介紹,案例堅持生態優先、聚焦綠色發展、強化協同履職、注重高水平保護,聚焦危險廢物、船舶污染等危害長江流域生態的重點領域問題,依法嚴懲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做實恢復性司法,共同抓好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流域問題系統治理。

本次發佈典型案例包括貴州省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

赤水河系長江上游南岸較大支流,是中國醬香型白酒原產地和主產區,承載了長征史上光彩神奇的紅色記憶,被譽爲“生態河”“英雄河”“美酒河”。 近年來,赤水河沿線部分企業在未辦理用地、排污、取水等審批許可、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情況下,私自開工建設或者投入生產,非法佔用赤水河沿岸林地、耕地,擅自開採地下水,非法採礦或越界開採破壞礦產資源,違法排污、養殖污染等,嚴重破壞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

2023年3月,貴州省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貴州省檢察院)開展赤水河流域保護專項行動中,針對發現的赤水河流域違法建設、違法生產破壞流域生態環境等問題,同年11月以事立案,並抽調省、市、縣三級院11個辦案單位40餘名幹警組成辦案組,通過召開案件辦理推進會,統籌推進專案辦理。

貴州省檢察院與省生態環境廳多次磋商,邀請生態環境廳具有專業背景的特邀檢察官助理參與案件辦理,共同分析研判。辦案組通過現場勘查、調查走訪、查閱資料、諮詢專家、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等方式開展調查覈實,同時充分運用無人機、快速檢測實驗室等設備輔助調查固定證據,先後勘查現場100餘人次,委託專業機構出具檢測報告3份。

經調查查明,赤水河流域違法建設、違法生產破壞生態環境主要問題有:一是非法佔地。流域內部分企業未辦理審批手續或超審批範圍佔用林地、耕地達400餘畝;二是違法取水。流域內部分企業及農家樂擅自開採赤水河地下水1萬餘噸;三是非法採礦。流域內部分礦產企業越界開採礦石,對閉坑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不到位;四是違法排污。

流域內部分酒企、酒業小作坊因排污管道未接入市政管網、自建污水處理設備不完善等原因,生產污水跑冒滴漏現象時有發生;流域內100餘家養殖戶養殖糞污收集處理設施不完善,養殖污水存在直排現象,造成赤水河流域部分支流河段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時有超標。

貴州省檢察院指導各級院綜合運用磋商、制發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監督。對流域內白酒企業無證排污等重點案件與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督辦和實地跟進,與生態環境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暢通案件線索移送、信息共享、案情通報等工作。

目前赤水河流域市縣檢察機關同步辦理關聯案件76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62件,民事公益訴訟14件,發出檢察建議46件,提起訴訟4件,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一是非法佔地得到有效修復,行政機關依法責令非法佔用農用地的當事人修復被損壞的耕地、林地約446.6畝,對違法佔用農用地主體罰款2萬餘元。二是違法取水得到有效制止,赤水市檢察院、桐梓縣檢察院立案辦理5件,督促違法企業填埋水井4口,拆除取水設施,封閉取水口。三是非法採礦得到有效治理,推動100餘家礦山開展生態修復,責令358家礦企治理污染問題,關停違法佔用土地的臨時料場186家,違法採礦主體承擔生態修復費用55萬餘元。四是違法排污得到有效整治,督促修建養殖糞污處理設施130餘個,推動117家酒企升級排污設施並依法取得排污許可,114家酒企依法辦理環評手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