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拉里昂諾夫從相遇起,就再也沒分開過。”

今天要講的這場愛情,主角是俄羅斯先鋒藝術的兩大代表人物、兩個志同道合的藝術家、一對少年結緣卻在半個世紀後才締結婚約的伴侶——岡察洛娃和拉里昂諾夫。

岡察洛娃作品

早在人生軌跡交匯之前,岡察洛娃和拉里昂諾夫的生命中就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巧合。米哈伊爾·拉里昂諾夫出生於1881年6月3日,一個月之後,娜塔莉亞·岡察洛娃也來到了這個世界。接着兩人在同一年,各自隨家人遷往莫斯科,又在同年考入了同一所高校——莫斯科繪畫雕塑與建築學院。二人18歲的相識倒像是毫無意外了,相識後便是相伴一生。

岡察洛娃作品

茨維塔耶娃在回憶錄中寫道:“談到岡察洛娃,就不能不提拉里昂諾夫。因爲,拉里昂諾夫是第一個認定岡察洛娃應當是一位畫家的人。”

起初,岡察洛娃師從雕塑家沃爾努欣,而拉里昂諾夫隨畫家科羅溫學習。拉里昂諾夫認爲岡察洛娃有一雙善於覺察色彩的眼睛,可她卻在從事雕塑創作。岡察洛娃聽了,果真開始嘗試關注色彩,從雕塑轉向了油畫。

拉里昂諾夫作品

拉里昂諾夫作爲“紅方塊王子”的創立者之一,有着熱情的天性、新奇的想法、飽滿的情緒。他的作品常常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也不斷啓發岡察洛娃在藝術道路上自由、勇敢地前行。

岡察洛娃自畫像 1907年

拉里昂諾夫自畫像 1907年

就這樣,二人不僅在創作中達成共識,也在個人生活上找到了契合點。儘管岡察洛娃的父母拒絕二人的戀愛,但他們並沒有放棄,毅然在外租住了一間公寓,儘管經濟條件並不樂觀,但是二人仍然獨立的維持着生活。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出衆才華並沒有讓這種拮据的生活狀態持續太久。

1910年

很快,“紅方塊王子”展覽引起轟動,大獲成功,門票總是迅速售空,新聞媒體上也充滿着相關的評論文章。然而在如此熱烈的反響下,拉里昂諾夫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提出了“輻射主義”的新理念,他主張在作品中將光線、物體抽離重組,使線條與色彩脫離應有的位置,呈放射狀相互穿插,超越空間侷限,全面瓦解了事物的本來形態。這一理念爲隨後的抽象藝術發展奠定了基石,可以說是物象藝術王國中最初的抽象之光。這也同樣得到了岡察洛娃的支持。

拉里昂諾夫《公雞與母雞》

這對藝術家生活中的又一個轉折是與亞歷山大·別努阿的結識。別努阿邀請岡察洛娃爲他的芭蕾舞劇《金雞》擔任美工師。也許愛情的原始動力就是相互欣賞。拉里昂諾夫對岡察洛娃的作品讚賞有加,他說:“岡察洛娃在《金雞》中表現出的‘俄羅斯風格’是首創性的。從服裝上的微小配飾到最後一幕的宮殿佈景,一切細節都是她親自構思設計的成果。”

《金雞》舞美設計圖

與此同時,藝術家們在巴黎舉辦的畫展再次取得了成功,幾乎整個歐洲都開始談論輻射主義的理論,而岡察洛娃與拉里昂諾夫收穫了上佳的名譽與國際範圍的認可。

拉里昂諾夫作品

1915年,岡察洛娃與拉里昂諾夫受邀參與“俄羅斯季”芭蕾巡演的舞美服裝設計。二人離開了莫斯科,穿過戰火紛飛的歐洲來到瑞士,此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祖國。在接下來的生活中,他們遊歷各國,持續着繪畫與舞臺美工的創作,甚至各自與他人建立較爲親密的關係,但始終沒人能夠取代彼此的位置。1938年,他們獲得了法國國籍,仍然彼此相伴,仍然不倦地創作。

岡察洛娃與拉里昂諾夫 1950-1952年

1955年,74歲的岡察洛娃與拉里昂諾夫正式成婚。之後,岡察洛娃因患關節炎而總是摔倒受傷,但她仍然堅持繪畫,在兩年的時間裏,共創作了50多幅作品。1962年,81歲的岡察洛娃在睡夢中逝世,兩年後,拉里昂諾夫也追隨了她的腳步。

拉里昂諾夫作品

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愛情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來表達它。”

也許維繫感情的基礎並不是婚姻的保障,而是共同生活的願望。岡察洛娃和里昂諾夫兩人締結婚約的目的是希望二人的共同的藝術遺產能夠合法地得以保存,並回到祖國俄羅斯。令人寬慰的是,藝術家的心願實現了,他們相敬相惜的佳話也和作品一同保藏到了今天。

作者:王虹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