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瀘溪,千百年來,沅水以其奔騰不息的血脈串聯起一個個沿途的水村、古鎮,畫出了一道湘西水上文明優美的弧線。盤瓠神話發祥於此,屈原曾於此間思問不已,浦市古鎮傳承着代代文明的薪火,巫風楚韻滋潤着輩輩閒適自在的人生……

  △白沙夜景 供圖/瀘溪縣民宗文旅局

  水上瀘溪

  瀘溪,湘西州的南大門,一條沅水如仙女的綵帶伴着瀘溪畫了幾個彎,養育出這個湘西最宜居的縣城。

  △辰溪供圖/瀘溪縣民宗文旅局

  瀘溪縣城白沙,三面環水,一面鄰山,一條沅江風光帶串起了整個瀘溪的精華。

  △白沙新城 攝影/王達勝

  風光帶沿線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衆多,民俗風情獨特。這裏是中國盤瓠文化的發源地。

  △辛女巖

  也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流放地,還是文學大師沈從文解讀上古懸棺之謎的筆耕地,有着“東方戲曲活化石”的辰河高腔目連戲就保存於此。

  △《辰河古戲》 攝影/王達勝

  晨曦初露,薄霧消褪,沿江對岸的十里畫壁緩緩展開,寶塔巍峨,涼亭漸顯,絕壁如掛,江面躍金,如同一幅層次分明、淡雅悠遠、妙不可言的中國畫。

  △畫壁夕照 供圖/瀘溪縣民宗文旅局

  在你展開瀘溪之旅前,我強烈推薦先去嚐嚐瀘溪的早餐。瀘溪雖偏居一隅,但卻是一個幸福感很高的城市,這裏的生活節奏很慢,美食自然不少。對於生活在瀘溪的老百姓而言,喫上一口瀘溪的早餐,這一天才算剛剛開始。

  △熱鬧的早餐店

  說到瀘溪的早餐,最出名的當然要數瀘溪的米粉。多數瀘溪人,一日三餐中必有一餐是米粉。然後在衆多米粉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瀘溪的“齋粉”。

  △老闆娘正在忙活着煮粉

  齋粉,顧名思義就是是素碼子的米粉,一碗粉裏僅僅有些花生米,一撮蔥花和辣醬,這麼一碗其貌不揚的米粉爲何博得了所有瀘溪人的歡心?

  △齋粉看起來很素,喫起來很香

  首先是齋粉的用料好,選用的是細如龍鬚的粉絲,柔韌筋道。另一個祕訣,就是米粉的湯水了,據老闆介紹,清湯裏放了六味祕製佐料,一股濃郁的胡椒味清辣爽口,“嗦”完已是滿頭大汗,直呼過癮。

  騎行水上畫廊

  沅江經瀘溪而過,在白沙繞了一個“幾”字形的彎,而白沙景區的精華的景色就沿着“幾”字最突出的部分向兩頭延伸而去。這面是白沙城,隔着滔滔沅水,對岸是一面巍峨的崖壁,沿着江水一字展開。

  △沅江在白沙繞了一個彎供圖/瀘溪縣民宗文旅局

  想要最舒服地體驗沿江兩岸的山光水色,最合適的方式可能不是乘船,而是騎車。

  △瀘溪“綠色公路”

  在白沙城的北面,有一座5層樓高的仿古建築——涉江樓,旅程可以從這裏開始。

  △涉江樓

  當年屈原遊歷沅江曾路過於此,寫下千古名篇《涉江》,爲了紀念他,瀘溪人民將此樓以“涉江”命名。

  樓內可以參觀,一層有一尊巨大的屈原雕像,樓上是一座小型的瀘溪博物館,關於瀘溪的方方面面都在裏面完整呈現。

  △綠色公路

  涉江樓下,有一條顯眼的紅色跑道,這是湘西唯一的沅水綠色公路風光帶。既然名爲綠色公路,這條小道自然不能開車而只能騎車,在綠色公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共享單車停放點,只需掏出手機掃一掃,便可騎行沅水畫廊了。

  △江邊騎行非常舒服

  在溫暖的陽光下,蹬着單車吹着河風,對岸是風光秀麗的“十里畫壁”, 亭臺樓閣、高塔寺廟接二連三的出現,石壁倒映在水中,恍惚間,竟有種“車行綠道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對岸的十里畫壁

  當然,綠色公路上的美景還不止這些,除了沅江十里畫壁還有鐵索橋、橘頌塔、辛女廣場、盤瓠文化生態園等自然人文景觀一一通過這條小道串聯起來。

  △江岸的漁民

  綠色公路設計全長44.82公里,如今,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如果你體力好,將來甚至可以騎着單車直達浦市古鎮。

  △橘頌神塔 攝影/王達勝

  祕境,是尚未被人發現的寶藏之地,它或許美景如畫,又或者神祕叵測,再者,更有那聞所未聞的特色美味誘人前往。楚南之地,三湘四水環繞,巍峨高峯不少,險峻峽谷不乏,少數民族繁多,特色美食琳琅...... 來, 跟我們一起,遍尋一個妙不可言的祕境湖南!

  北鼻!標星了沒?

  ▼ 立即加星標,每天看好文▼

  編輯、文字| 劉洋

  圖 | 劉洋 除署名外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體中心

  洽談 | [email protected]

  QQ|18059822

  TOP趣旅行

  旅遊 | 文化 | 美食 | 玩家 | 藝術

  一切有格調又有趣的內容分享

  關注我們把世界裝進口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