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困惑两件事,第一件事自2月27日以来因为AO3被墙所掀起的舆论风波,227团体如蝗虫过境,对艺人肖战的代言、作品、综艺疯狂抵制。

这场前所未有的“混战”持续了两个月,直到昨日肖战开诚布公接受采访,对该道歉的事道歉,该回应的事情有所回应后,依旧没有露出“翻篇”的迹象。


另一件事更是不解,5月4日是青年节,B站推出宣传片《后浪》,何冰老师慷慨激昂,赞美年轻一代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资源,精神十分富足,小小年纪就能进入“不惑”之间,懂得自我喜恶,敢于追逐梦想。

视频中的年轻人,体验高空跳伞、旅游、学习语言、穿汉服、看电影……做最时髦的事,展现最肆意的笑。

可就是这样一则视频,却引起了广泛质疑。

有人说视频内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展现的并非是广大青年的真实生活,而是在不断鼓吹消费主义,并询问为何不拍摄外卖小哥、快递员、农民工、消防员等职业的“后浪”,难道普通青年的生活算不上“后浪”?唯有精致方能称之为“后浪”。


以上两件事,之所以令人困惑,均是因为看到了“美好”下面隐藏的戾气,似乎现在的年轻人失去了客观和冷静,总是在愤慨地以偏概全。

01 无论好与坏,总有负面解读

我从《后浪》中,看的是中国青年美好的一面。

B站是年轻人的地盘,其实更像是“圈地自萌”的净土,但是随着B站用户逐渐增加,从二次元到鬼畜区,以及那些以往不理解甚至难以接受的小众喜好,也正逐渐展现在大众面前。

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想要融入的声音越来越多。

《后浪》算是其中最响亮的融入声。

那些叔叔阿姨,终于可以放下偏见,放下“一代不如一代”的成见,俯身看看年轻人都在做些什么,都喜欢些什么。


所以,视频中那些肆意盎然的青年,选了B站知名的UP主。

他们本就和B站年轻人打成一片,可以说UP主之所以拥有大量粉丝,也是因为所传递的价值观能被粉丝所接受,其生活是粉丝的向往。

UP主的生活、视频剪成宣传片,得到“前浪”的认可,无论从哪一方向看,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许多人并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视频中的生活太过高大上,而自己没有机会“折腾”,完全过不上这种生活。

俗话说,听话听音,不要拘泥于表面,要看含义,视频真的是在宣扬消费主义,是在忽略、抹杀其他年轻人的生活吗?


并非如此。

有人说,受够了这两天关于《后浪》评论的无病呻吟,责怪时代不公,埋怨自己缺钱,可是《后浪》明明说的是不要放弃追求,要认真生活,希望年轻人坚守善良、勇敢、无所畏惧的品质,无需活成“前浪”想象中的样子,更好的去创造未来。

可即便是这样句句赤诚的勉励,还是曲解成了对许多年轻人现状的漠视,身为年轻人,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同龄人想要什么。

02 是真的不理解,还是为杠而杠?

《后浪》中说,希望年轻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赞同“你所热爱的,就是生活”。

年轻人却解读成,没有钱,我无法去跳伞,不能去蹦极,玩不起高达手办,用不上苹果三件套。

是真的不理解,还是为了杠而杠?

难道你们不能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


难道你们从未欣赏过一部电影,也从未出去旅行?


难道你们跟网友没有因为相同的喜好说过话?

难道你们没有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餐喝酒聊过天?


难道你们不是一直在努力生活,尽最大能力追求梦想?

那些正捧着手机打字质疑《后浪》的年轻人,以上的事情,谁又可以信誓旦旦说自己一件也没做过。

读书、电影、音乐、游戏,这难道不是热爱所带来精神富足吗?非要用大量金钱支撑吗?

在B站的日日夜夜,一根网线就能连上的快乐源泉,不正是比前辈们多出来的自由选择吗?

一句“何不食肉糜”的滥用,令无数想说生活过得幸福的青年无言以对,而过于片面的解读,却逐渐发酵,将“丧”变成了正确,又将向阳而生,成了“大饼”。


有位网友这样评价《后浪》:

“年轻人的工作生活面临诸多困难这确实不假,可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又容易吗?他们甚至经历过物质匮乏、精神匮乏、社会混乱的时代之殇。

九零后、零零后、一零后的父母,用自己的努力让“后浪”们衣食无忧,健康成长,现在却反过来各种酸,似乎责怪这个时代给他们的不够多,似乎埋怨父母没把自己养成富二代?

可是那些明嘲暗讽的“后浪”自己又创造了什么?你们真的除了自卑和懦弱一无所有!

原因或许不是因为房租太贵,也不是面包太少,也不是“前浪”割韭菜……而是你那种认为好的时代就应该让你坐享其成的咸鱼逻辑,是你认为机遇就等同于自动暴富的异想天开。”


03 年轻人,究竟想要什么?

我作为九零后,如今似乎也不能算是年轻人了,生活没有很富足,感恩于生活太平,可以安稳度日。

所以旁观网络上的“戾气”,常常充满不解。

说回到肖战最近的风波,他出来说话也不行,不出来说话也不行。

疫情期间发声被骂占用公共资源,不发声说没有引导粉丝。

工作室和粉丝道歉被骂没诚意,如今肖战站出来说为受到争议影响的人道歉,又被说晚了没用。

肖战唱《红梅赞》,做公益,被说成洗白。

肖战不营业、没动态,被说成躲在粉丝背后不出来。

所有说出的好话,被曲解成恶意,所有没说的话,也被脑补成恶意。


联想到《后浪》的恶意曲解,真的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年轻人究竟想要什么?这也是自227事件以来,我不断问肖战粉丝、227团队的问题,似乎大家都是为了骂而骂,并不想要一个合理的结局。

那些质疑《后浪》的年轻人又想要什么?谁又能说得清,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发泄吧。

鲁迅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所以,如今充斥在互联网的恶意解读和偏见丛生,想必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一分热,一分光,那更像是一根刺,一把刀,刺痛了每一颗向阳而生的心脏。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如今互联网中的“戾气”?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