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約瑟夫·張伯倫還堅決主張:“要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必須將各殖民地政府的權力收回倫敦,建立一個聯繫緊密、堅強有力的大英帝國實體,也就是要建立一個“帝國聯邦”,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強有力的政府,用聯邦的形式使大英帝國聯結成一個真正的、統一的國家。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就是英國有個大臣想在英國衰弱之時,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不列顛民族再聯合起來,將各殖民地政府的權力收回倫敦,使其聽從倫敦,重新整合殖民地,清除割據,重塑帝國結構,讓英國真正成爲355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讓它更緊密,更正式。

大家好,我們的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此人想整合殖民地,讓英國成爲355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最終失敗。怎麼回事呢?要搞清楚這件事,必須先明白:整合殖民地,是指將鬆散的殖民地變成英國自己的固有領土,形成以倫敦爲權力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
那麼到這又出現一個問題:爲什麼要整合殖民地?因爲英國各殖民地有非常大的自治權,譬如各白人殖民地都有自己的立法機構,獨立財政,獨立軍隊,獨立司法機構,而非白人殖民地也常常保留當地統治者繼續統治,例如馬來聯邦及馬來屬邦。
當殖民地要求在政治方面擴大權力時,英國政府的第一反應不是鎮壓,而是退讓,依靠本土與殖民地的“共識”來維持帝國。結果就是英國政府在殖民地各省只有名義上的權力(總督),實質上的權力轉移到了當地議會手裏。
時間一久,殖民地政府從對倫敦負責轉爲對當地議會負責,形成了實質性的割據。後來,隨着英國國力的逐漸衰弱,對殖民地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弱,甚至連名義上的維持也做不到,只能讓其獨立。最爲典型的,就是那些獨立的英聯邦國家了。
而本文所要闡述的,就是英國有個大臣想在英國衰弱之時,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不列顛民族再聯合起來,將各殖民地政府的權力收回倫敦,使其聽從倫敦,重新整合殖民地,清除割據,重塑帝國結構,讓英國真正成爲355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讓它更緊密,更正式。
這位大臣就是約瑟夫·張伯倫,1895~1903年任英國殖民大臣。他說:“要將英國從一個“非正式”帝國轉型爲“正式”帝國,將那個由感情與利益集合起來的共同體轉型爲一個法理上的帝國。因爲倘若讓自由帝國的政策再繼續下去,英國將回歸到與英倫三島的面積相稱的國際地位上去。”
此外,約瑟夫·張伯倫還堅決主張:“要維持英國的大國地位,必須將各殖民地政府的權力收回倫敦,建立一個聯繫緊密、堅強有力的大英帝國實體,也就是要建立一個“帝國聯邦”,建立一箇中央集權的強有力的政府,用聯邦的形式使大英帝國聯結成一個真正的、統一的國家。”
當然了,約瑟夫·張伯倫不只是這樣說的,還是這樣做的。1897年,借爲維多利亞慶祝登基60週年的機會,他邀請十一個殖民地的領導人匯聚倫敦,召開了第二次殖民地會議。他提出,要在帝國內部建立一個諮商機構,這個諮商機構由各殖民地派出的德高望重之全權代表組成,負責提供“真正有效和有價值的建議”。
他強調:“以後這個諮商機構會逐漸發展成某種帝國議會,並且要改變帝國成員的這種薄弱的聯繫,將帝國變成英國和各自治領合夥辦的“企業”,大家共同分享管理帝國的權力。”但各殖民地首腦因爲更安於自由的現狀,所以對此並沒有任何決議。
只是委婉地一般性表示,目前的帝國關係還是令人滿意的,於是各殖民地真正響應張伯倫號召的幾乎沒有。然而,張伯倫並未氣餒,1902年各自治領總理來到倫敦參加國王愛德華的加冕慶典,張伯倫藉機召開了第三次殖民地會議。
在會上他再次提出成立一個帝國議會,讓各殖民地擁有對帝國政策的相應發言權。殖民地代表再次加以拒絕,只是承認殖民地會議爲帝國的一個常設機構,每三年召開一次,討論事關帝國利益的一切問題,而這對於加強帝國內部的政治聯繫當然是遠遠不夠的。
不過,他們還是建立了一個帝國防務委員會,但只具空文。之後,張伯倫還未放棄。此後,他轉而鼓吹帝國關稅同盟,想在經濟上先統一帝國,爲政治統一打下基礎。然而,大多數英國政治家仍固守自由貿易政策傳統,張伯倫的主張遭到激烈反對。
於是他想整合殖民地,讓英國成爲355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的想法,最終失敗。反觀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他們所經之處建立總督府,內政外交一切聽命於本國首都,對殖民地的控制重中之重。
尤其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丟了,還能遷都去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