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森林走近城市

讓城市擁抱森林

湘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號角已然吹響

湘潭創森路上的每一次進步

都離不開你的參與

讓我們行動起來

向“國家森林城市”發起衝刺

城市森林

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未來

創建森林城市

有利於改善人民羣衆的生活環境

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城市品位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創森目標的實現需要每位市民的參與

爲將湘潭早日建成國家森林城市

我們向全市人們發出倡議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踊躍投身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行動中來。

第一,爭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的宣傳者。讓我們以主人翁的姿態踊躍投身到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中,積極學習並宣揚創森知識,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態文明觀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共同營造“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我知曉、我支持、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爭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的參與者。讓我們積極的參與到創森行動中來,當好參謀助手,並以自己的行動來踐行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我們踊躍參加各種形式的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活動,使我們的千年人文湘潭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城更美,充分展現出“綠色偉人故里、生態大美湘潭”的風采。

第三,爭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的保護者。讓我們珍惜城市森林建設的成果,關心愛護綠色生命,自覺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從我做起,帶動他人共同愛綠、護綠、植綠,用實際行動爲湘潭創森增光添彩。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人人有責,人人受益,讓我們攜起手來,爲共創國家森林城市而努力。

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大地增綠 心中播綠 生態添彩

——湘潭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紀實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自2016年湘潭正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以來,全市從“大地增綠”和“心中播綠”兩個方面着手,組織實施了“全域綠化三年行動”,開展山水修復工程,讓能綠的地方都綠起來;同時,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在蓮城大地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創森”熱潮,大大提升了全民生態文化意識。

涓水易俗河段兩岸綠化提質

3年來

經過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

綠色發展已經成爲城市發展的主旋律

生態文明的山水畫卷逐漸展現

湖湘公園

爲大地增綠

到2017年湘潭市現有林地面積334萬畝,野生植物1078種,百年以上的古樹2128棵,建成了130個義務植樹基地,森林覆蓋率達46.31%,森林蓄積量超過990萬立方米。

幾年,湘潭市加大了對綠化的建設和投入,走在城市的道路、大街小巷、廣場上,到處是翠綠的樹木、花草苗木,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記者 陳旭東 攝)

近年來,湘潭市着力抓好生態廊道建設工程,啓動了全省首條

百里森林廊道

和城市森林廊道建設。

完成梅林橋等6個美麗鄉村示範片、烏石鎮烏石村等2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以及300個美麗屋場建設,鄉村林木綠化率達到41.86%。

梅林橋紫荊河

2017年,韶山市銀田村等獲全國環境治理示範村,黃田村等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村。

韶山市銀田村

着力抓好山水修復工程,完善了市域山體的綜合治理,加快了湘江、漣水、涓水兩岸生態修復工程。

特別是把城區增綠作爲重點任務,開展綠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通過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破硬還綠、立體掛綠、增綠造景等方式,讓能綠的地方都綠起來。

湘鄉市棋梓鎮

2017年,新增城市綠化面積460萬平方米,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2016年的9個多平方米迅速增長到2018年的11.02平方米。

隨着全域綠化三年行動的深入開展

城鄉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自然生態美景層出不窮

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進一步提升

韶山市毛澤東同志故居前的中華名樹馬尾松

往心中播綠

多年來,湘潭市大力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嚴格按照“一基地、一品種、一景觀、一氧吧”整體規劃,因地制宜,建設了130個義務植樹基地;

舉辦創森宣傳流動大舞臺活動,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提升全民生態文化意識;

法華山

強力推進生態品牌創建,紮實抓好森林鄉鎮、生態文化示範村、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綠色示範社區、綠化先進單位、森林生態文化科普場所、植樹示範基地、古樹名木保護活動、市樹市花保護與利用活動、森林城市建設宣傳教育活動等十大主題創建活動。

昭山示範區昭山鎮七星村

在活動中,各森林鄉鎮、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單位,通過“一牌一欄一室多點多元”標準化建設,確保了公衆對創森的知曉率和滿意度達到90%以上,助推了生態文明建設。

各種生態文化活動有序開展

提高了社會各界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和參與

白石公園

爲生態添彩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

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近年來

湘潭市濃墨重彩地開展了生態修復工程

素有“中國錳都”之稱的湘潭錳礦,通過主動削減工業總產值10億元、加大造林復綠,昔日滿目瘡痍的礦區如今是一片新綠。

生態公益林面積管護到位率和補償資金撥付到位率每年均達到100%,新建6個生態公益林監測站、5個萬畝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建設示範片。

錳礦國家礦山公園的主碑廣場原來是露釆區,現植被恢復。(記者 方陽 攝)

同時

以湘江、水府廟等爲重點

加強溼地建設與保護

2014年,水府廟溼地公園成爲我省第一批通過驗收穫得國家級溼地公園稱號的單位。

開展退耕還林還溼項目建設。2017年,湘潭縣楊嘉橋鎮尋筆港被納入我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程。該區域通過實施生態種植,對旱地實行退耕還林,對水田實行退耕還溼,對水塘、溪溝水面實行溼地生態恢復。

湘潭縣楊嘉橋鎮尋筆港

一年來,尋筆港試點區森林—溼地複合生態系統相關生態服務功能全面完善,區域生態環境明顯變好,爲全省“一湖四水”實施生物治理提供了低成本、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樣本。同時,《湘潭市溼地管理辦法》的出臺,也標誌着湘潭溼地保護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

盤龍大觀園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曹炯芳表示,長株潭森林城市羣是國家首批啓動的六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羣之一。湘潭作爲長株潭國家級森林城市羣的重要一員,一定要堅定扛起責任,積極融入全省森林工作建設格局,全力抓好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爲推動森林城市羣建設貢獻湘潭力量。

來源:湘潭在線新聞網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希臺 通訊員:陳偉

編輯:郭娜

審覈:徐美 葉漢民

湘潭在線新聞網小編微信號(xtol01)曝光了!歡迎和小編做朋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