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肖克俭还是顾维钧,这些在乱世中成长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证明这个看似衰亡的中国还有救。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面对协约国要把山东的所有特权从德国转移到日本手中,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顾维钧对这种无耻行径进行了掷地有声的驳斥。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现在的演艺圈里,能担得起“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的演员,陈道明绝对算其中一位。

出道近四十年,他从未闹出什么绯闻,和妻子几十年相濡以沫,家庭美满幸福。

平日里更是出了名的低调,很少参加综艺节目,很少接受采访,在公众眼里总是保持着一种神秘感。
但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声誉,被许多人奉为“男神”,靠的是他无可挑剔的演技,是那些经典的影视角色。
既能演的了《康熙王朝》里文韬武略的康熙皇帝,也能将《围城》里自视甚高却活得一地鸡毛的文人方鸿渐演绎得深入骨髓,还有《黑洞》里心狠手辣的黑帮大哥,绝对是中国电视剧史的经典反派角色。


能如此完美驾驭不同角色,用陈道明的话来说,就是拍戏的时候,演员演的不是脸,而是心。
而在1999年上映的电影《我的1919》中,陈道明扮演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也成就了他又一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

在大众的印象中,陈道明既有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气质,又有让人敬畏的强大气场,而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恰恰与顾维钧十分相似。
凭借对角色的深入了解和强大的人格魅力,陈道明在片中做到了近乎“人戏合一”的地步,能够拿下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也毫不意外了。

时隔20多年重温这部经典,再看这段受尽屈辱的历史,还有青年们热血必争的精神,放在如今的社会,仍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面对协约国要把山东的所有特权从德国转移到日本手中,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顾维钧对这种无耻行径进行了掷地有声的驳斥。


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辩驳,令时任美国总统的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什·乔治听完都赞誉有加,将顾维钧称为“真正剪掉了辫子的中国人”。

有骨气,有见识,言辞犀利却不失风度,一心只为维护国家尊严,顾维钧的表现让整个西方惊叹,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中国人形象。


面对有着“老虎”之称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顾维钧表现得不卑不亢,他画了一只老虎作为见面礼送给克里孟梭,引得这位铁腕总理开怀大笑。


团长陆征祥作为外交界的老油条,劝诫顾维钧说话要慎重,态度要谦和,争取在山东问题上,得到英美法等大国的同情。



顾维钧显然不认同陆征祥的话:主动示弱固然是种策略,但对本就积贫积弱的中国,“装可怜”只会让列强们更得寸进尺,更瞧不起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因为“忍让”受尽外来侵略的屈辱,从堂堂“天朝大国”成为帝国主义眼中任人宰割的肥肉,中国人成为他们口中的“东亚病夫”。
即使作为战胜国赴巴黎参会,中国代表团也仍旧被敌视。
在顾维钧刚到巴黎时,一群法国伤兵不由分说就冲到马车前阻拦,打伤了顾维钧。


连妓女也对顾维钧恶言相向,她们的言语充满种族歧视的味道,让顾维钧心生悲哀。

而在国家层面更是如此,“弱国无外交”,在强大的帝国主义面前,中国只能任人摆布。
所以日本特使敢“趾高气昂”地大放厥词,说中国在“一战”中根本没出一兵一卒,根本没有资格到这里来讲话。而现场的外国使臣也暗暗偷笑,坐看着中国使团被奚落。


但顾维钧拿出记者在一战时拍下的照片,无情揭穿了日本特使的谎言。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曾派出了14万中国劳工,虽然不是参与战斗,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多少人的尸骨如今仍躺在异国的坟冢里,渐渐被人遗忘。

于情于理,德国曾在山东占有的利益都应该还给中国。如果再给日本,岂不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山东省的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

但在列强们看来,这就是世界的常态,我们看到的“无耻”,对于他们则是“公平、正义”。
说到底,什么公平不公平只是他们给这个世界制定的规则。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所有的故事都基于真实的历史展开,同时靠着陈道明拿捏得当的精湛演技,打动了每一个观众。

陈道明的表演令人信服,他的举手投足都尽显这位年轻外交家的风采,让这个捍卫民族尊严的使者得以在电影中永存。


影片也没有过于神话顾维钧的作用,它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外交成员都在尽力挽救败局,试图改写列强早已达成的这个无耻协议。


但历史无法因为极少数的个体改写,这些外交官们无力扭转北洋政府的妥协,无法阻挡列强的掠夺,他们失败了。
陆征祥最终扛不住压力离开,他自知没有顾维钧的勇气,心中不安的他更不想成为民族的罪人。

顾维钧充满失望和遗憾,他拒绝了最后的签字,并告诉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所有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1919年5月4日,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这一天的北京,众多青年学生涌上街头,呼喊着“收回山东权力”等口号,对列强们丑陋的行径发起愤怒的抗议。

曾几何时,中国青年们坚定的相信,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将冲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枷锁。
但这场耻辱的和会让青年们认清了现实:这就是强盗的分赃大会,根本不存在什么公理!

作为顾维钧从小到大的朋友,同在巴黎的肖克俭是游行示威活动的骨干,他不相信西方所谓的和平,他坚信只有靠暴力和对抗,才能唤醒中国。

他的妻子梅从中国赶到巴黎,希望肖克俭可以为了家庭安顿下来,不要再从事危险的行动。



但肖克俭将一切都投入到了革命激情里,即便是爱情,也无法阻挡他的决心。

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肖克俭坦然接受他抽中的“死签”,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肖克俭静静坐在卢浮宫前,以自焚的方式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并不是软骨头,他们不怕死,怕的只是受尽屈辱的苟活。



他没有去见梅最后一面,而是以一张字条,和最亲密的爱人做最后的诀别。


在电影《风声》中,周迅饰演的卧底顾晓梦在牺牲前,留下过这么一句话:
“我的肉体即将陨灭,我的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
肖克俭正是以死亡,向这个不平等的世界发出惨烈的怒吼。
无论是肖克俭还是顾维钧,这些在乱世中成长的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证明这个看似衰亡的中国还有救。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虽然仍然是帝国主义笑到最后,但在最后签字环节,顾维钧拒绝了签字,保持了最后的尊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西方列强面前,大胆地说出“不”。
即便无法改变中国仍将处于水深火热的现实,但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反抗,开始思考,不再得过且过。

101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百年开端,中国也早已洗尽铅华,浴火重生。

但放眼当下社会,“拜金主义”、“粉丝文化”等大行其道,有时候看到网上一些三观尽失的奇葩言论,不禁深感悲哀,曾经的铮铮铁骨似乎也被束之高阁。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顾维钧”、“肖克俭”恐怕早就被这个浮躁的时代淹没,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而已。
国家复兴之时,我们更应谨记101年前青年先驱们崇尚的信仰和理想,担负起时代使命,切勿让“五四精神”成为一笑置之的空谈。

因为《我的1919》不只是顾维钧的历史记忆,它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应该被永远铭记。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文章